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总能提前交卷,甚至满分上榜的学霸朋友,却在谈恋爱、结婚、生娃这些人生大事上,一拖再拖?仿佛他们的大脑可以高速运转解决复杂微积分,却在面对“人生进度条”时,突然卡顿,迟迟不肯点击“下一步”。
但别急着吐槽他们“不接地气”——来自詹姆斯库克大学社会与健康科学学院相关研究人员一项发表在
Adaptive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y期刊上的研究给出了一个颇具反转意味的答案:原来,这种慢半拍可能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一种高智商个体进化出的战略选择。具体来说,这些高智商的人虽然在生理上更早具备生育能力,但由于他们的认知特质、对未来有更长远的规划,以及对新奇环境的适应能力,反而更倾向于选择慢生育的策略
进化“三角模型”
为了理解“聪明人青春期早、孩子却更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整合性解释框架,结合了系统完整性理论(SIT)、生命史理论(LHT)和进化新奇性理论(ENT)。简单来说,这个模型认为:高智商个体的身体系统运转更高效(SIT),因此更早进入青春期;但他们在行为上倾向于“慢节奏”生殖策略(LHT),尤其擅长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ENT),比如推迟生育、减少子女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组合,研究者选取了“青春期启动时间”作为关键变量,试图揭示:生理发育早,行为节奏慢,正是这一“进化三角模型”的真实写照。
越聪明的人,
反而越晚开始“人生大事”?
从生理层面来看,NCDS揭示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儿童时期的智力水平越高,青春期的到来也越早。换句话说,小时候越聪明的孩子,青春期来的越早。
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在大样本数据中差异十分明显。
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这正体现了SIT的作用。简单来说,智力水平较高的人通常身体发育也更协调,各系统运转更高效,自然也就更早进入青春期。
然而,进入行为层面后,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尽管这些高智商的孩子发育更早,但他们进入恋爱、婚姻乃至育儿的时间却明显更晚。也就是说,身体上是早熟的,但在行为选择上却是“慢热”的。
在未控制任何变量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儿童时期智力与多项生殖行为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以女性为例,智力越高,首次同居、结婚以及生育第一胎的时间都越晚。男性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智力越高,踏入这些“人生关键节点”的时间就越往后推迟。
其中最直观的差异体现在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上。
那么,为什么越聪明的人越晚生?是因为太理智,还是有其他因素在背后“搅局”?更进一步地,研究人员控制了“教育水平”和“营养状况”这两个变量,结果发现,高智商人群依然显著更晚生育第一胎。不过,此时智力与首次同居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不再显著。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理解为一个有趣的“发育–行为错位”:聪明人身体成熟得早,却不急着当爸妈。这也正体现了所谓的“生命史理论”(LHT)——有些人倾向于“快节奏”人生,早熟早生早养娃;而聪明人往往走“慢节奏”路线,更讲究规划与投入,等一切准备好了才开始生育等“人生大事”。
第二个队列再添力证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仅凭一项队列研究,结论真的靠谱吗?研究团队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又找来了另一个“实力选手”来增添说服力——同样包含跨代大样本的国际数据集,Add Health队列,进一步为前面的发现加了一道“保险”。
这一次的结果依然和英国的NCDS数据一致,在这一队列中,智力更高的青少年依旧呈现出“发育早”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剔除了可能影响发育时间的诸多因素(比如教育水平、营养状况、身体健康、年龄和种族背景)后仍然显著。
不过,故事依旧没有走向“常规剧本”的发展轨迹。身体发育虽然早,但在亲密关系和生育行为上,智商更高的个体却普遍“按下了暂停键”。
这也意味着,智力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推迟人生中的“亲密关系”和“生育决策”。
乍一看,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因为这些人书读得多、学历高、事业忙,才“耽误”了恋爱结婚这档子事?研究团队当然也想到这一点,于是他们进一步把教育水平、营养和健康状况等变量纳入分析,想看看如果剔除这些影响,结果还会不会变。
这一现象也进一步印证了前文所说的“生殖悖论”:聪明的个体,发育早,但人生决策却一点不急,尤其在亲密关系和生育选择上,展现出十足的延迟倾向与理性控制。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并非仅仅在谈“聪明人为何生得少”,它提供了一个深层的进化心理学视角,解释为什么高智商个体在面对生育这类重大人生抉择时,往往“慢而慎重”。在生理具备“快节奏”的可能时,他们却主动选择了“慢生活”的策略。
看来,高智商的人从青春期开始就走在“生理早熟、行为晚熟”的双轨线上。发育早,不等于冲动;越聪明,可能越懂得控制节奏、规划人生。或许正是因为他/她们有能力展望未来、控制当下,才选择了更谨慎、更延迟的亲密关系和家庭计划。
这下拒绝亲朋的“催婚”“催生”的完美理由又可以+1了,可以认真地告诉他们:“您看,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固执,而是聪明人普遍的慢节奏呢!”
仍需指出的是,这项研究的数据具有相关性而非因果性,且主要基于两个西方国家(英国和美国)的数据,可能存在文化或社会背景的局限性,同时未考虑其他可能影响生殖行为的因素(如避孕措施的使用或社会经济压力)。
参考资料:
[1]Yong, J.C., Kanazawa, S. Able But Unwilling: Intelligence is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Puberty and Yet Slower Reproduction. Adaptive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y 11, 5 (2025). https://doi.org/10.1007/s40750-025-00258-5
撰文 | 木白
编辑 | 木白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