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刘一颖
阅读提示
自2016年底以来,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持续开展随迁儿童家庭服务,直接受益儿童超过4000人,总服务人次超过3万人次。提升学历给孩子树立榜样、与随迁家长们交流心声、在志愿活动中实现价值……许多进城务工者通过专业支持与服务,找到了城市融入的坚实桥梁。
初夏时节,山东济南的气温越来越高。与天气一起热起来的,还有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以下简称积成活动中心)的实践活动。
每到上学日的下午4点半,不少来自济南东河村小学、西河村小学的学生,一放学就背着书包来到这里,他们大多是建筑工、外卖员、家政工、快递配送员、出租车司机和个体商贩等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
“我们为家有0岁至12岁随迁儿童的流动人口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积成活动中心负责人李鲁璐介绍,活动中心由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运营,是济南成立较早的一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自2016年底开展随迁儿童家庭服务以来,直接受益儿童超过4000人,总服务人次超过3万人次。
“多亏活动中心推了我一把”
“蕴蕴,回家吧。”5月12日傍晚6点多,申玉蕴的母亲崔莹莹来到活动中心接孩子回家,还开心地告诉李鲁璐,蕴蕴最近学习认真了许多。“她跟着打零工的丈夫从泰安来到济南,最初在附近的广场卖玩具。但她不甘于当时的生活,问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建议她提升学历,给孩子做个榜样。”在李鲁璐的介绍中,崔莹莹的上进之路逐步展开。
“当时我学习可费劲了,记不住那些知识。”崔莹莹笑着说,刚开始常常想“算了”,但又一想“我都不努力了,咋好意思光让孩子努力”。经过两年的坚持,崔莹莹拿到了专科文凭,入职一家电商平台,还因工作出色成为部门销售冠军。
有了积蓄后,崔莹莹又开了一家菜鸟驿站。“我们来城里,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我努力学习,孩子看见了;学习改变了生活,他们感受到了。不用我再多说,他们自己就会加油。”崔莹莹说,“多亏积成推了我一把”。
小佳也是李鲁璐带过的一名单亲家庭儿童。小佳的妈妈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白天做家政清洁,中午送外卖,有时候晚上还兼职做客服。一天做好几份工的她,实在缺乏精力顾及子女教育。
走进小佳的家,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满了货架。孩子们写作业时,两个摞在一起的快递箱就充当了书桌。“小佳的妈妈是大专学历,在我们接触的这么多家庭里,已经算是高学历了。”李鲁璐说,不少孩子的家长学历偏低,给孩子的教育支持相对较少。
3年前,小佳和弟弟第一次来到积成活动中心时非常腼腆。在老师们的耐心陪伴和鼓励帮助下,现在的小佳不仅开朗自信,还积极参与到公益集市、流动图书角、城市探索等各类实践活动中。
在志愿活动中交流心声
记者在采访时留意到,积成活动中心还有不少志愿者参与其中。据活动中心总干事杨阳介绍,每天都有数位大学生志愿者到活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来自山东大学的大三学生何帅,是“四点半课堂”的志愿者之一,负责为一到六年级的小朋友们辅导功课。
“画笔绘出梦想色彩,积木拼搭出童年城堡……如果时光会倒流,希望我们能早点相见……”看到孩子们写下的歌词,志愿者孙维梅感慨地说:“内心被一种温暖而又骄傲的情绪充盈着,我们做的努力正一点点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灵。”
除了大学生志愿者,积成活动中心还搭建了一个流动妈妈交流心声的平台,让这些进城务工的女性获得更多相互沟通的机会,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孩子们提供服务,“妈妈志愿者”吴新就是其中一员。
一次带着儿子小雨参加“注意力集中”训练小组活动时,适逢活动中心举办“帮助孩子润养好习惯”的家长讲座。吴新主动帮忙布置活动会场,打扫卫生,还与孩子一起到广场上讲绘本,慢慢就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新新老师”。“我17岁就从德州到济南务工,做过保洁员、也做过服务员,我丈夫是吊车司机,我知道进城务工人员抚养孩子过程中的各种不容易。”吴新动情地说。
临近傍晚,伴着琴声,婉转稚嫩的童声从活动室飘出。“周一下午是音乐课,音乐老师来自周边艺术培训机构,活动中心还定期开展手工、绘画、科学、乐高等活动。”李鲁璐坦言,活动中心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的补偿性教育,但各项成本也确实摆在眼前,期待将来能得到更多资金的支持。
新市民城市融入需多方引导
晚上6点半,来接孩子的家长就会多起来,其中也不乏家里的老人。“父母忙于生计,每天接送、陪伴孩子的任务就落在老人肩上。”李鲁璐说。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乔世东认为,新市民群体的需求多元且细致,特别是下一代成长所需的关心关爱要更多。“新市民群体的生活压力较大,难以关注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习及兴趣发展,受自身条件限制而实力不到、能力不到。新市民群体想要脱离‘新’,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需要多方的帮助和引导。”乔世东说。
在积成活动中心的办公室,有不少纸质版的政策材料。“这都是我们从政府网站下载、打印出来的文件,涉及医保、教育等新市民群体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他们遇到难题来咨询时提供解释和支持。”李鲁璐说,如果工作人员遇到拿不准的地方,会再咨询街道工作人员,“新生入学季快到了,来咨询的家长也会多起来。”
“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需要一个桥梁或通道,部分社会组织发挥了这一作用,增强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对流动人口的可及性,促进了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乔世东说,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和严格的管理监督。
今年2月,济南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等19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从开展监测摸排、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关爱服务、夯实工作基础4方面部署14项具体任务。同步出台的《济南市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涵盖教育保障、卫生医疗、基本生活、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城市融入等21项服务内容,系统推进流动儿童工作全面发展。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