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8时许,佛山某地铁站出口通道,灯光约只开一半。


5月13日,公告显示,佛山地铁3条线路末班车提前30分钟结束运营。




5月8日起,佛山地铁集团运营下的所有线路(包括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及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提前30分钟收车。还有网友反馈:佛山地铁站厅开启了“昏暗模式”,部分下行手扶电梯一度“停运节能”,部分线路列车车厢内体感“闷热”。

这背后,佛山地铁已连续两年政府巨额补助后仍然亏损过亿,客流强度在全部已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处于中下游。佛山地铁回应南都称:此举是基于“运力匹配需求”的公共交通管理原则,系列调整预估一年节省成本超千万,未来将据客流适时调整方案。专家认为,佛山地铁在降本增效外,还需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极。

提前30分钟结束运营  

5月6日,佛山地铁集团官宣:8日起将其运营的所有线路提前30分钟收车,自此,佛山2号线南庄至广州南站方向末班车发出时间为22:30,3号线顺德学院开往中山公园起始站末班车发出时间为22:15。

实际上,3月25日起,佛山地铁2号线就“因设备设施检修需要”提前30分钟结束运营。“检修”未等来“恢复”,1个半月后,佛山地铁所有在运营线路“常态化”提前收车。

此外,佛山地铁工作人员证实:上述线路的列车班次间隔也被拉长。以佛山2号线为例,平峰发车时间间隔由8分55秒变为9分55秒,晚间发车间隔由10分钟左右变为约12分钟一班。

5月10日(周末)22:00左右,南都记者在桂城站搭乘佛山地铁3号线,当晚人流量较多,行车间隔为13-14分钟,在湾华站搭乘佛山2号线,行车间隔为12-13分钟。  

  空调、电梯开启“节电模式”  

还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佛山地铁站厅“灯光昏暗,有的灯没开”,不少电梯开始“节能停运”,还有部分乘客反映“佛山地铁车厢好像没开空调,太闷热了”。

5月8日(周四)和10日(周六),南都记者前往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实地探访,发现过道处大约只开了一半灯光。5月10日22:30左右,记者搭乘佛山地铁2号线时发现,车厢内部体感温度较站台明显高出许多,且空气流通性差,有闷热感觉。

有地铁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5月10日22点后,2号线车厢的空调“已关闭”,目的是为了“降本增效”;下行扶梯确实停运过几天,不过已经恢复,现在开启省电模式运行。

另一站台工作人则称:其实是列车空调开了“节电模式”,2号线晚间功率会更小,制冷效果比较差,近期已有不少乘客反映过这个问题。

除了在运营上“下功夫”,佛山地铁集团内部的降本工作也在进行。日前,一则疑似佛山地铁运营公司《优化提案》的表决公示截图流出,有内部员工向南都记者证实:佛山地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调低职工公积金比例与取消年金的“降本举措”。  

回应

  佛山地铁:夜间最后半小时约600人乘坐轨道交通

佛山地铁官方是怎么看待本次调整的呢?5月15日,佛山地铁回复南都称,此前通过持续监测各线路客流特征,发现各线路各时段断面客流量远低于运能供给水平,尤其最后半小时,2号线、3号线、南海有轨1号线平均每条线每日客流在200人次左右,共计约600人次。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5年3月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4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佛山轨道交通(不包含广佛线数据)日均客运量为25.93万人次。以此推算,佛山地铁平均半小时客运量在0.54万人次左右。对照佛山地铁说法,佛山地铁末班时段客流量仅为平均值的约1/9。

佛山地铁还表示,运营时间调整后,各线路全天运营服务时间17小时,与广佛线、广州7号线等佛山境内线路运营服务时间保持一致,有利于增强各线路运营管理协同效率。

不过,记者查询地铁魁奇路站与北滘公园列车时刻表发现,当前佛山地铁运营结束时间整体早于广州运营地铁,如搭乘广州末班车地铁再换乘佛山地铁,可能遭遇不畅。

“作为民生服务企业,在确保通勤高峰时段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低客流时段的过度投入不符合公共服务精准化要求,也加重运营成本负担。”佛山地铁称。

地铁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电费、设备维护和管理费。其中人力和能耗是其中重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薪酬及列车牵引、空调、照明、扶梯等设备动力用电所产生的电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佛山地铁透露,现阶段通过优化行车组织,以及匹配客流时段及环境情况,开启“一站一方案”车站照明、空调设备、扶梯运行节能模式等节能措施,预估全年可同比降低7.7%的用电量,节省成本超千万。

针对部分旅客出行服务可能受影响的情况,佛山地铁表示,将持续跟踪客流变化,动态完善行车组织策略,当车站出现大客流短时间无法疏导缓解时,临时增开备用列车。如果周末或者节假日期间夜间时段客流较大,将结合客流预测情况适当延长运营服务时间。  

  现状

  降本背后:客流强度全国中下游,连续两年亏损过亿

“地铁公司适当的降本增效措施,是可以理解的。”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告诉南都。

这背后,是佛山地铁集团两年亏损过亿的经营现状。上海清算所披露的《佛山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佛山地铁营业总收入5.86亿元,营业总成本26.89亿元,成本为收入的近5倍,加上其他收益(一般为财政补贴)20.81亿元后,净利润-1.78亿元,归母净利润-2197万元。

2023年,佛山地铁集团运营情况也不容乐观。当年佛山地铁集团营业总收入5.53亿元,营业总成本24.19亿元,净利润-1.19亿元,归母净利润-2755万元。

长期依靠巨额财政补贴、连续两年亏损过亿的另一面,是佛山轨道交通客流量一直处于全国已开通地铁城市的中下游水平。

上述《报告》显示,广佛线数据并入广州统计的情况下,佛山轨道交通的客运强度(平均每天每公里轨道线路运载的乘客人次,单位:万人)仅为0.27。这个数值不及全国平均值0.61的一半,远低于广州(1.35),深圳(1.45)的客流强度,低于福州(0.60)、无锡(0.48)等与佛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广佛线佛山段里程计入统计)、人口数相近的城市,客运强度在全国已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而这已是佛山地铁客运量近年“稳步增长”后的数值。佛山地铁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佛山地铁运营线网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11.6%,但客流情况仍远低于原运能供给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佛山地铁列车平均满载率均不超过10%。

佛山大学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曾小明分析认为,佛山地铁初步成网,地铁换乘条件不佳,可达性尚不足,吸引广大市民使用地铁作为日常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的条件不成熟,且地铁经过的站点周边很多地方还没有建没,尚缺乏足够人气。  

支招

  探索多元业务模式和新业绩增长极成燃眉之急

事实上,地铁公司的经营窘境,不是一个秘密。此前媒体报道,全国几乎所有的地铁集团,扣除政府补贴的部分,都呈亏损状态。这其中,与地铁高昂的运营成本有关。

具体到佛山,上述年报显示,2024年,佛山地铁轨道运营的成本就达到了22亿元。但轨道运营收入(大部分为票务收入)仅为4.4亿元,占据总营收的75%。佛山地铁的营业收入,主要依靠轨道运营收入。

“单靠票务收入很难覆盖地铁公司的运营成本。”胡刚告诉记者,即便是国内客流量靠前的地铁公司,也很难单凭卖票支撑其运营。

以深圳地铁为例,2024年,深圳地铁全年客运量突破30亿人次,达30.97亿人次;12月31日单日客运量更是首次突破1100万人次,达1188.5万人次,客流强度2024年居全国首位。但即便如此,包含票务收入在内的运营收入,约59.65亿,远远无法覆盖深圳地铁的运营成本。

这与地铁定价的公益性有关。地铁定价往往需要遵循公益性原则,价格相对低廉。在佛山,地铁按里程分段计价,起步2元;行驶距离越长,票价越高。全线票价最高的佛山地铁3号线,为12元。而依据交通部数据,佛山地铁2024年客流量约1.8亿人次。如果单纯依赖票务收入覆盖佛山地铁营业成本,则平均每人次票价要来到至少14元的水平。若从佛山地铁当前票务收入约4.4亿来算,需按当前票价涨价约6倍,才能覆盖其26.89亿元的总成本。

“轨道交通的运营,从来都不单单靠卖票的收入。”胡刚介绍,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形成的土地增值效应,往往能给轨道交通企业带来巨大效益。房地产蓬勃发展时期,地方政府通过轨道建设撬动片区开发,借助土地出让收益进行运营补贴,但随着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这种依托土地财政的补贴机制正面临现实挑战。

横向对比国内其他地铁集团,深圳地铁集团2024年年报显示,该集团营业收入达到211.89亿元,其中站城一体化开发贡献的营收接近79.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很好反哺了轨道运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2024年年报中,场站综合开发收入几乎占总营收一半。

对此,胡刚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探索多元业务模式,寻求新形势下的业绩增长极,对佛山地铁来说是“有必要的”。“归根结底,地铁公司既有公共服务属性,也是企业化运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己的生存。”

  影响

  没赶上末班车,只能打车或骑共享电动车

佛山地铁各项“降本”举措调整后对市民出行有什么影响?南都走访发现,此项调整给部分旅客和市民出行带来一定不便。

市民刘先生在广州工作,有时会加班到十一点多,需经魁奇路转乘佛山2号线回石湾,但5月8日(周四)晚,列车提前收车,他没能赶上末班车。“以前(换乘)是来得及的,现在只能在魁奇路打车或者骑共享电动车回家。”刘先生告诉记者。  

  无奈之下骑电动车通勤10公里

无独有偶,在广州番禺工作的麦女士下班通勤也受到较大影响。她每天晚上11点下班,此前可以搭乘佛山地铁2号线回到位于陈村镇的住所。自佛山地铁末班车提前后,骑电动车通勤10公里左右的上下班路程,成为了她无奈的选择。

不过,市民们对佛山地铁的变化,反响不一。有人认为,提前收车不利于广佛同城化建设和夜经济的发展;有人建议在周末人流量大的时候,考虑适当加密班次,延长运行时间;也有人认为,地铁长期亏本运营,变化可以理解。

南都调研 总第682期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孙振凌 唐宇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