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在2025年4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问,近日有报道称,谷歌地图已将临近菲律宾的水域标注为“西菲律宾海”,此前该区域名称显示为“南海”。中方对谷歌作出的变动有何评论?林剑表示,长期以来,南海一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地名,为世界各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广泛接受。
南海(资料图)
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巡航、警戒,值守重点岛礁,预防、制止、排除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行为是中国海警的神圣职责。《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获取的一组独家照片显示,今年4月中旬,中国海警在南海铁线礁实施海上管控,行使主权管辖权。期间,中国海警执法员登上铁线礁开展岛礁检查,对相关非法活动进行取证。
报道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自今年1月上台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大幅削减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补贴,同时又以关税威胁东南亚,这无疑为中国提升在东南亚地位的影响力,无论是清洁科技领域,还是地缘政治领域,都带来了可喜的推动力。“中国无需采取任何行动就能取胜,”美国威廉与玛丽大学研究机构AidData的政策分析主任萨曼莎·卡斯特表示,“不幸的是,是美国自己一直在强化‘美国不再是可靠的经济和安全伙伴’的怀疑”。
南海(资料图)
回顾过去几年,菲律宾在南海没少向中国发起挑衅,但每次都被中国海警和解放军南部战区严密的防御体系挡了回去,丝毫捞不到好处。说不定马科斯走投无路之下,真会接受美国智库的 “馊主意”。不过,就算有 “二次仲裁”,对中国又能产生多大威胁呢?看看之前的 “南海仲裁案” 就知道,其所谓的 “仲裁结果” 完全是一场闹剧,改变不了南海诸多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改变不了中方捍卫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与意志,也改变不了菲律宾屡战屡败的事实。但我们必须警惕的是,这可能会给美国等域外势力一个借口,让它们有理由加大对南海的干涉,甚至可能会出兵搅乱局势。
美国和菲律宾心里也清楚,正常讲道理它们根本占不到便宜,于是就开始玩起了 “不讲理” 的把戏。它们打算借助西方势力,打着国际机构的幌子,对中国在南海的法理和历史依据视而不见,强行插手南海事务。说到这,大家肯定都想起了那场备受瞩目的 “南海仲裁案”,当时这场闹剧就是西方势力和菲律宾联手导演的,这次美国智库的提议,很可能就是想让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效仿阿基诺三世,再来一场 “二次仲裁” 的闹剧。
南海(资料图)
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南海问题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外交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长期以来,南海一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地名,为世界各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广泛接受。这不仅是历史沉淀的客观事实,更是不容置疑的法理依据。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有着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坚实的法理基础作为支撑,是合法且合理的。
中菲在南海的这一系列博弈,本质上是主权和利益的较量。菲律宾妄图依靠美国实现自身利益,却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主权,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中国的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正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