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近期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印度提出了一项针对特定商品(包括钢铁、汽车零部件和药品)的“零换零”关税安排提案。不过该提案要求基于互惠原则,并仅限于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
莫迪(资料图)
据CNN近日报道,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恶化,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对抗持续升级。印度官员指责巴基斯坦向印度境内及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基地发射导弹和无人机,但巴基斯坦方面对此予以否认。不过,巴军方此前曾表示,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巴方击毙了40至50名印度士兵,并击落了20多架印度无人机。与此同时,印度军方证实,已对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实施打击。
印度挑起印巴冲突,有很多原因,一方面,为上一次的空战复仇,印度有了四代半战机,并且接收的时间比巴基斯坦更早,印度很有信心在空中击败巴基斯坦,所以一开始就进行空战,结果丢了大人;另一方面,印度需要通过对抗巴基斯坦,来展现自己愿意对抗中国,尤其是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决心;再一个则是,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很轻松地就收拾了巴基斯坦,那么印度对抗中国的价值就会提高。但现实却是,印度连中国的小兄弟都没打过,反华价值大打折扣。
莫迪(资料图)
就在空战惨败前72小时,印度商务部悄悄把针对美国农产品的惩罚性关税从10%调至3.8%,这个数字比莫迪最爱穿的定制西装袖口宽度还要纤细。知情人士透露,华盛顿开出的价码赤裸裸得令人咋舌——要么接受美资控股本土航空企业,要么看着价值120亿美元的IT外包订单转投越南。当印度官员在谈判桌上签字的钢笔,正是波音公司赠予的“战略合作伙伴纪念款”,笔尖流淌的墨迹里分明掺着恒河水混着密西西比河的泥沙。
莫迪政府之所以如此急切地与美国达成协议,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特朗普执政期间挑起的经济战,让印度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莫迪曾试图通过示好美国、购买美制武器来换取支持,但特朗普在经济战上并未对印度网开一面。在印巴冲突升级的大背景下,印度挑起冲突,其目的并非单纯的军事对抗。
莫迪(资料图)
在美国“关税乱拳”祸害全球的背景中,本该与欧盟、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一样,通过深化对华合作,共同应对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印度,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企图通过牺牲中印合作为代价,作为其在美国面前“下跪”的本钱。因此,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显示,中方决定自2025年5月7日起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48.4%~166.2%的反倾销税。对此有分析认为,中方释放的信号很明确:在中美经贸斗争的大背景下,中国不允许任何国家以损害中国利益的方式当筹码做交易。
中国海关总署刚更新数据:2023年对印贸易顺差突破1100亿美元,印度市场上60%的原料药、45%的电子产品零件印着“中国制造”。巴基斯坦军官接受采访时的比喻很犀利:“中国师傅教我们造导弹,印度师傅教我们怎么给美国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