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淑芬六十八岁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艰难地操作着,完成了八十万养老金的转账。
她长舒一口气,对着电话那头说:"囡囡,钱已经转过去了,你查查收到没有?"
电话那头的女儿郑重地说:"妈,你放心,这钱我一定会用在你的养老上,绝对不会乱花一分。"
李淑芬刚想挂断电话,却不小心按错了键。
就在她准备再次挂断的瞬间,电话里传来了女儿和女婿的对话。
那一刻,李淑芬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手机从颤抖的手中滑落......
李淑芬是一名退休教师,三十五年的教龄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她的丈夫老李五年前因肺癌去世,生病期间几乎花光了他们大半辈子的积蓄。
临终前,老李紧握着她的手,愧疚地说:"老伴,对不起,没能给你留下更多......"
那些日子,李淑芬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省吃俭用,甚至变卖了几件祖传的首饰,只为给丈夫多争取一线生机。
最终,老天不遂人愿,老李还是走了,留下李淑芬孤零零一人。
丈夫去世后,李淑芬开始了更加节俭的生活。
她把退休金的大部分都存了起来,自己舍不得买新衣服,连小区里老姐妹们约她去旅游,她都以各种理由推掉。
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会数着那些一点一滴攒下的养老钱,心里默念着:"老李,你放心,我不会给咱们女儿添麻烦的。"
她和丈夫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李梅,从小就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为了供女儿上大学,李淑芬曾经同时做过三份家教,累得经常趴在办公桌上睡着。
老李更是节衣缩食,硬是攒下了一笔学费,让女儿顺利完成了学业。
女儿李梅三十五岁,婚后生活看似美满,有个五岁的儿子,住在市中心的小区里。
她嫁给了一家私企的中层管理者王浩,这个女婿表面上西装革履,体面光鲜,但李淑芬总觉得他眼神闪烁,不太踏实。
"妈,我觉得你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也不安全,要不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去年冬天,李梅突然提出这个建议。
李淑芬心里咯噔一下,这房子是她和老李一砖一瓦建起来的,虽然老旧,但满是回忆:"我住惯了自己家,搬过去多打扰你们小两口生活。"
"怎么会打扰呢?您可以帮我们带带小宝,我和王浩工作都忙。再说了,小宝也特别想奶奶天天陪着他。"李梅坐到母亲身边,拉着她的手恳切地说。
李淑芬听了,心里暖暖的,女儿终于懂事了,知道关心老人了。
但她还是有些不舍得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要不,我先试住一段时间?"
"行!妈,您先试住。我和王浩商量过了,您的养老问题我们来负责。"李梅说这话时眼神格外坚定。
试住的日子并不像李淑芬想象的那样美好。
女婿王浩突然变得殷勤起来,每天早上都会给她端来一杯热牛奶,嘘寒问暖,但李淑芬总觉得他的笑容背后藏着什么。
"妈,您看这件羽绒服怎么样?我特意给您买的,听说是老年人专用的,保暖又轻便。"
一天,王浩拎着一个精美的购物袋回来。
李淑芬惊讶地接过来,发现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名牌羽绒服:"太贵重了,我哪需要这么好的衣服......"
"妈,您就别推辞了。"
王浩不由分说地把衣服塞给她,眼神却瞥向墙角的保险柜,"您这么大年纪,我们做子女的不就应该孝顺嘛。"
类似的场景越来越多。
女儿李梅也开始频繁地送来各种保健品、水果,甚至还送了一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教她如何使用银行APP。
"妈,现在都流行手机银行,您的钱放在卡里不安全,我教您转到余额宝里,还能赚点利息。"李梅热心地说。
李淑芬虽然不太懂这些新科技,但还是按照女儿的指导操作着。
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安,怎么突然之间,女儿女婿对自己这么好了?
最让李淑芬受不了的是,王浩表面对她客客气气,背地里却总是对她指手画脚,甚至对李梅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冲她发火,有时竟然会在小孩面前大吵大闹。
一天深夜,李淑芬因为口渴起床喝水,无意中听到书房里传来王浩压低声音的质问:"梅子,你爸妈给你留了多少钱?我问了这么多次,你就不能老实交代吗?"
"我爸的医药费花了不少,剩下的都在我妈那。我真的不清楚具体数目......"李梅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畏惧。
"你妈那老房子至少值三四百万吧?再加上她的养老金和积蓄,怎么也有个五六百万。你就不能想办法让她把钱转出来一些?"王浩的语气中透着赤裸裸的计算和贪婪。
李淑芬心里一沉。她确实有一笔为数不少的积蓄,是她多年来省吃俭用,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
除了丈夫留下的一些,还有她这些年从不浪费的养老金。每个月的退休金她只用三分之一,剩下的全都存了起来,这些钱凝聚着她对晚年生活的所有希望和保障。
原本她打算等自己百年之后全部留给女儿,但现在听到女婿这样算计,她心里突然没了底。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女儿女婿近来殷勤的真正用意。
第二天一早,李淑芬找借口说家里水管坏了,需要回去修理,匆匆收拾了行李回了自己的老房子。
"妈,你怎么突然回去了?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
李梅知道母亲回家后,立刻打来电话,声音里充满了担忧。
"没有,就是想回来收拾一下东西,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还是放心不下。"李淑芬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
接下来的几个月,李梅三天两头就来看望母亲,态度比以前更加亲密热络。
每次来都会带些营养品或者水果,有时还会带着小宝一起来。
"奶奶,这是爸爸让我带给您的,说是能补钙的。"
小宝奶声奶气地递给李淑芬一盒高档保健品。
李淑芬疼爱地摸着外孙的头,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孩子是无辜的,但这些贵重的礼物背后,是女婿王浩不断加码的心思。
王浩也开始频繁造访,每次都会表现得异常体贴。
有一次,他甚至主动提出要帮李淑芬修理家里年久失修的水管和电路。
"妈,您看这电线都老化了,太危险了。"
王浩拿着电线说,眼睛却不时瞟向墙上的装饰画,那后面藏着李淑芬的保险箱,"我给您换新的吧,您一个人住,我们真的很担心。"
李淑芬谢绝了他的好意:"不用了,我已经找好了修理工,明天就来。"
王浩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热情:"妈,那您晚上来我们家吃饭吧,梅子煲了您最爱喝的鸡汤。"
这样的殷勤让李淑芬越发警惕,她开始记录下女儿女婿的每一次来访和所说的每一句话。
有好几次,她都发现王浩趁她不注意时,在翻她的抽屉和柜子。
一天,李梅突然提出:"妈,我看你一个人住着这么大的房子,要不卖了吧,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市中心的学区房多好,小宝以后上学也方便。"
李淑芬心里咯噔一下,坚定地摇摇头:"这房子是你爸留下的,有感情,我不想卖。再说了,我一辈子的心血都在这里,搬走了会不适应的。"
李梅见母亲态度坚决,不再坚持,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妈,我和王浩想做点小生意,但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借我们点钱周转一下?"
"需要多少?"李淑芬问道,心里已有了底。
"八十万左右。"
李梅说完,见母亲脸色变了,赶紧补充道,"妈,你别担心,这是投资,肯定能赚钱。到时候赚了钱,不都是为了您养老嘛!"
八十万,这是李淑芬多年来辛苦积攒的几乎全部养老金。
那些钱里有她加班的汗水,有她省吃俭用的心酸,更有她对晚年生活的全部寄托。
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是她在寒冬里顶着风雪去上课,是她在丈夫生病时省下的一日三餐,是她拒绝了无数次老友相聚的自我牺牲。
李淑芬沉思片刻,问道:"你们打算做什么生意?"
"开一家幼儿园。现在的年轻父母工作都忙,幼儿园很有市场。"
李梅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已经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妈,您放心,这投资肯定很快就能回本,以后的利润我们平分。"
李淑芬犹豫了几天,她反复查看自己的存折和银行账户,那些数字代表着她几十年来的辛劳和坚持。她想起了和丈夫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想起了那些省吃俭用的日子。
老李生前最牵挂的就是她的晚年生活。
他曾握着她的手说:"老伴,咱们这辈子没给梅子留下多少,至少要保证自己的养老不给孩子添负担。"如今这八十万,可能就意味着她必须依靠女儿养老了。
但转念一想,这毕竟是自己的女儿,从小疼到大,难道还会害她不成?
再说了,投资幼儿园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兴许真能赚钱。
最终,李淑芬还是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转账那天,李淑芬特意去了一趟银行,咨询了理财顾问,确认这笔钱确实是转给了女儿,而非诈骗。
她颤抖的手指在银行卡密码器上输入密码时,仿佛按下了自己余生的命运按钮。
"囡囡,钱已经转过去了,你查查收到没有?"李淑芬在电话里说,声音有些哽咽。
"收到了,妈。您放心,这钱我一定会用在您的养老上,绝对不会乱花一分。"
李梅的声音充满感激,"妈,您真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通话结束后,李淑芬本想挂断电话,却不小心按错了键。
电话仍然保持着连接状态,而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她揉了揉酸痛的后背,这是多年教书弯腰批改作业留下的职业病,如今更需要定期的理疗和按摩,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在李淑芬准备再次按挂断键的时候,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了女儿和女婿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