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共和国前环境部长埃米利奥·森普利斯5月14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森林与可再生能源等资源可谓至关重要。在世界逐渐接近气候“临界点”的背景下,该地区不仅在陆地碳汇领域拥有巨大开发潜力,而且有望为环境保护开创新型融资机制。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拉共体需另谋出路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直在等待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融资承诺。然而,发达国家不仅未能兑现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作出的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而且可能无法实现在去年举行的COP29上设立的到2035年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有鉴于此,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必须重新规划发展路线。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应当拥抱多边主义、促进南南合作以及双边和三边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利用好巴西推动开发的“热带森林永久基金”(TFFF)等创新型碳融资工具,进而将碳信用额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持续发展红利。在COP30将于11月在巴西举行的背景下,该地区有望开启全球碳融资新时代,力证热带森林保护是一种可投资的主权资产,对于迈向更加公平、更有韧性的未来至关重要。
若TFFF得到有效开发并在COP30上被全面采纳,它将成为实现上述愿景的基石。在此基础上,拥有热带雨林和碳信用额度的国家将能够换取融资优惠、投资绿色债券、实行履约转移以及资助国内气候行动倡议。
拉美新路径值得推广
文章进一步表示,洪都拉斯是气候融资领域的先行者。作为全球首个在联合国“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框架下发布2023年碳信用额度的国家,洪都拉斯的发行额度达到1180万个,完全符合《巴黎协定》为2021至2023年制定的相关目标。
这些碳信用额度代表着为森林保护与修复所作的努力,对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这项明智政策可以在该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推广。从哥伦比亚、巴拿马到苏里南、多米尼加,该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拥有这种森林资产,同时也不缺乏气候雄心。借助TFFF这类框架,碳融资可以从零零散散的双边协议发展成为统一适用的金融工具,进而推动发达国家偿还对雨林国家欠下的巨额“气候债”。
随着美国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协定,金砖国家、加拿大、欧盟和日本已经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可靠伙伴,为该地区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清洁能源技术、促进碳融资。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就南南合作而言,中拉论坛已经在过去十年里发展成为多维平台,促进了贸易往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气候倡议联合行动。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