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前两天朋友在群里吐槽,孩子越大越难沟通。
从最初的母慈子孝,相看两不厌,到后来的“咆哮式教育”,复杂的不只是人心,还有娃的脑回路。
我上个厕所的功夫,家里沙发洒一片牛奶,我问孩子,喝牛奶来着?怎么还洒沙发上了?
结果他死活不承认。
“没有,不是我”。
家里就我俩,不是他,难道是见鬼了。
很多明摆着的事,愣说“不是我!”
整天就是“我没有,不是我”挂在嘴边,不论你说什么,第一反应就是否认和顶嘴。
朋友说,“我就不懂了,孩子怎么越大我越不理解,越沟通不了了”。
听完朋友的吐槽,大家纷纷“诉苦”,自家孩子也是经常挂着让人一听就炸毛,忍不住气血翻涌的口头禅。
比如“随便、不是我,都怪你,反正你也……”等。
但其实,这些口头禅中还隐藏着很多重要的信息,隐藏着孩子长久以来不被看到的情绪。
也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你跟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01
孩子常说“不是我”是怎么回事?
沙发怎么这么乱?
不是我弄的
我的口红怎么找不着了?
不是我拿的
有些孩子,无论大人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习惯性否定。
不是、没有、不会否认三连。
其实,不止是孩子,我们身边的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
换下的衣服怎么放这了?
你没看我忙活一天了,到家还得赶紧做饭,哪有时间把衣服挂起来。
哪怕你是好心提醒,哪怕你只是陈述下事实,他们也会下意识地否认。
好像不立马否认,他整个人就会被否定一样。
其实,习惯性否定别人的人,只是因为长期被否定,缺乏对自身的认同感,也就是不够自信。
因为被说“不对、“不行”的次数太多了。
但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糟糕的,为了不让自己难受,不成为一个父母口中糟糕的孩子。
孩子心理启用了一种防御机制——在你否定我之前,我先否定你。在你不认可我之前,我先把自己摘干净。
哪怕发生矛盾、被责怪,也好过永远被否定。
所以,一个经常否认的孩子,其实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02
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转换视角,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01 以整体成长来看,夸进步
我们之所以总是忍不住唠叨孩子,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比如做事磨蹭,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当然,这些都是站在成人的标准下来看的。
如果我们转换视角,从孩子自身成长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问题,那整个就一人类幼崽进步史。
哪怕是同一个不足,放在整个成长史中也是有进步的。
稍加分析,咱就能找到不断激励孩子的方法。
就拿我家娃来说,从小到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急躁。
但今年和去年比,明显戒焦戒躁了很多。
最起码,练琴时,我偶尔置喙一两句,或练口算连续错误也不会再气急败坏。
所以你往回多看看,孩子一直是在进步的。
其实我们也知道,但是选择性忽略了,总以为眼下要求高一点,孩子以后就更完美一点。
其实,让孩子完美的并非你的高要求,只是他自己的成长规律, 我们要给到他这些空间。
02 以收获过程来看,接纳失败
现在的父母,都见不得孩子失败或比别人差。
中国家长最缺的,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过程的心态。
我们只认为好的结果才叫收获、不把失败当作获得经验的机会。
相反国外的学校会大力鼓励孩子去尝试明知道会失败的活动。
明知道你做不好、 会搞砸,也会忽悠孩子试试啊?试试呗?
其实,一件事做不好,并不是失败,只是一次行不通的经验而已。
而这条行不通,那就再尝试另一条。
只有被允许不断尝试的孩子,他才能有一颗越挫越勇的强大内心。
也只有被接纳的孩子,他才有相信自己的底气。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