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12日下午,中美在日内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美方将取消91%的额外关税,仅保留10%作为象征性税率,中方也采取了相应的回应措施。

这一消息让市场一片欢腾,港股大幅飙升,A股收盘后交易活跃。特朗普迅速妥协的表现令所有人始料未及,而中方则表现得极为低调,重申“相互尊重、持续对话、合作共赢”的原则。

然而,中国真的退让了吗?为何美国媒体纷纷对政府策略提出质疑,特朗普的支持者反而陷入沉默?港股和美元为何出现剧烈波动?

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失利又如何成为影响美方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背后到底是谁在主导局势?中国是否真的“软弱”了呢?



中美“互减115%”

网上有人算账,说美国最初加征了145%的关税,现在取消91%,还剩54%,而中国只保留10%,这难道不是中国认输了吗?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答案是:并非如此。因为此次谈判并未将2月和3月实施的“小规模”芬太尼制裁部分计算在内,这部分依然有效。

中国保留的反制手段包括关键领域的能源与农产品关税,还包括稀土出口限制、技术封锁等非关税措施,这些都没有取消。

更重要的是,尽管美国保留了大约30%的“总税率”,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虚张声势。

实际上,从4月底开始,美国就已经悄悄为零售巨头“开绿灯”,允许他们恢复向中国采购商品。

沃尔玛、好市多、塔吉特纷纷表示:关税由买方承担,只为重新抢占中国制造的供应链资源。

这意味着,特朗普虽然嘴上强硬,但从4月底起就已经被零售巨头逼迫签下“投降协议”。因此,表面上看是“对等减税”,实际上是建立在美国实际妥协的基础上,中国才做出象征性的姿态回应。

这根本不是所谓的“互勉90天”,而是如果再拖90天,美国经济就会全面崩溃!



特朗普低头的真正原因

从4月2日贸易战爆发,到5月12日达成协议,正好40天。

这短短40天里,美国股市经历了三次暴跌,零售巨头联合施压,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美债市场几乎濒临崩溃。

最明显的问题是物流链断裂。从太平洋到美国西海岸,几乎没有一艘中国货轮靠岸,美国港口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码头工人,接着是卡车司机、仓储人员以及报关公司,随后波及整个零售、电商和制造业,最终导致金融、信贷和消费体系全面瘫痪。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链条式国家”,一旦某个环节断裂,整个系统就会全面崩塌。而这次断裂的核心,正是中国的供应链!

与此同时,美国债务危机加剧。6月有6.5万亿美元的国债即将到期,美国财政部急需重建投资者信心。

但贸易战发展到这种地步,谁还敢购买美国国债?连日本都在减持,美国还能指望谁?

巴菲特更是直接表态:不再投资注定走向深渊的美元。这对华尔街来说无异于一记重锤。

更糟糕的是,美军的战略底牌也失效了。原本特朗普政府打算通过在南亚制造紧张局势,用“火药味”迫使中国屈服,结果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惨败。

5月7日的印巴空战成为美方战略失败的转折点。



印度“闪崩”暴露美军失策

印巴空战之所以成为分水岭,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局部冲突,它彻底打破了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幻想:原本他们寄希望于印度作为“代理人”对中国南部施压,结果印度刚出手就被巴基斯坦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5月7日凌晨,印军王牌战斗机阵风被击落3架,米格-29和苏-30MKI各1架也被击毁。印度恼羞成怒,派出100架无人机反击,却有77架被拦截。

支撑巴方这套防空与空战系统的,正是中国提供的“简化版”装备。

简化版J-10CE + 简化版预警机 + 简化版PL-15E中程导弹,共同构建了“体系作战”的雏形。

这已经不再是单纯购买几架飞机的时代,而是“编织一张战术大网”的现代战争模式。

美国的C4ISR体系几十年来没有实质突破,而中国却能够将简化版系统打包输出,使得连印度都毫无还手之力。

要知道,印度可是美法俄三国装备“混搭”的南亚猛虎,结果却沦为纸老虎。

最讽刺的是,印度原本还想借中美对抗捞取好处,准备抢走中国的订单,替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部分角色。

如今,被巴基斯坦一顿操作猛如虎打得哭爹喊娘,全球南方国家对其信心大跌,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中的地位也随之下滑。

看到这样的局面,特朗普还能不低头吗?再打下去,只怕印度都不愿继续配合了。



美国想玩“缓兵之计”?

美国这次低头,归根结底是撑不住了。但中国必须警惕:特朗普是个惯常“变脸”的玩家。

2018年中美贸易谈判时,就在达成框架协议后突然反悔,再次发动攻击。如今看似主动让步,但其目的可能并不简单。

有分析指出,美方此举可能是希望通过“暂缓”10%关税的方式,逼迫欧盟、日本等盟友接受类似的贸易框架。一旦达成美欧、美日协议,回头可能又会对中国翻脸。

更有甚者,白宫甚至试图“篡改叙事”,称此次谈判是中国主动提出的,试图营造“美国慷慨施恩”的舆论形象。

这种操作手法已经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惯用伎俩。

面对这样的对手,中国不仅要有“谈”的诚意,更要有“打”的准备,甚至需要准备好让特朗普“痛彻心扉”的杀手锏——例如金融战、科技封锁反制、稀土出口全面停止等终极手段,彻底粉碎美国“反复折腾”的企图。



结语

这次日内瓦会谈,尽管结果让市场欢呼雀跃,但真正明白的人都清楚:中美之间的较量远未结束。

表面上看是降低关税、达成协议,背后却是美国内外交困、被迫低头的事实。

中国并没有退让,是美国主动认输。而这一场对抗,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场。

未来美国是否会再次出招?特朗普是否会再次变脸?中国是否已经做好再次迎战的准备?

面对特朗普这次“低头”,你真的相信美国已经认输了吗?你觉得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