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房门外的走廊上,赵思雨的脚步声轻如猫步。

夜色如墨,母亲的房间里透出一线微光。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迟早会发现。”母亲的声音颤抖着,像一片风中的落叶。

“您别怕,我会一直在您身边。”

陈立民低沉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

赵思雨的手停在门把上,心跳如雷。

她缓缓推开母亲的房门,看到眼前的一幕顿时愣住了。



01

夏天的尾巴还未完全消退,赵思雨的办公室里空调依旧开得很足。

她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桌上摆着几个未完成的方案,手机突然响起,是老家的堂哥王强。

“思雨,伯母摔倒了,腿骨折了,现在在县医院。”王强的声音里带着焦急。

赵思雨的手一抖,差点摔了手机,“妈怎么摔倒的?严重吗?”

“下雨天地滑,老人家反应不及时。医生说需要卧床养三个月,你得赶紧回来看看。”

赵思雨放下手中的工作,匆匆向领导请了假,收拾好行李就赶回了老家。

县医院的病房简陋,母亲苏雅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右腿打着石膏,看到女儿来了,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妈,您怎么这么不小心?”赵思雨心疼地抚摸着母亲的手。

“不碍事,小伤。你工作那么忙,不用专门跑回来。”苏雅兰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背。

“什么小伤,医生说要卧床三个月呢。”赵思雨皱着眉头说。

接下来的几天,赵思雨一直守在医院照顾母亲。

可公司那边的项目还在等着她,丈夫李浩打来电话,说客户很着急,希望她能尽快回去。

“思雨,你回去工作吧,我没事。”苏雅兰看出女儿的为难。

“不行,您这样我怎么放心离开?”赵思雨摇头。

回到家里,赵思雨和丈夫李浩商量对策。

李浩提议找个保姆照顾岳母,这样赵思雨能安心工作,他们也能定期回来看望。

“找保姆确实是个办法,妈这情况确实需要人照顾。”赵思雨点头。

第二天,赵思雨联系了当地的家政服务中心,希望能找到合适的保姆。

几天后,家政中心推荐了几位阿姨,但不是性格太强势,就是经验不足,赵思雨都不太满意。

“我们这还有一位男保姆,姓陈,今年35岁,有五年护理经验,之前照顾过几位骨折和中风的老人,评价都很好。”家政中心的李经理提议道。

“男保姆?”赵思雨有些犹豫,“我妈那么保守,怕她接受不了。”

“陈立民身体壮实,照顾老人很有力气,特别是您母亲现在行动不便,有个男性照顾会方便些。他性格温和,很多老人都很喜欢他。”

在李经理的推荐下,赵思雨决定见见这位陈立民。

02

陈立民个子不高,但身材结实,说话时目光诚恳,给人踏实的感觉。

他详细询问了苏雅兰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专业的照顾建议。

“陈先生,我妈性格有点固执,您能适应吗?”赵思雨担忧地问。

“赵小姐放心,我遇到过各种性格的老人,慢慢相处就好了。”陈立民微笑着回答。

见面后,赵思雨觉得陈立民确实不错,就决定让他试试。

她带陈立民去医院见了母亲。苏雅兰看到陈立民,脸色立刻变了。



“思雨,你这是什么意思?找个男的来照顾我?”苏雅兰低声对女儿说。

“妈,陈先生很专业,有经验,您现在这情况,需要人帮忙搬动。女保姆我们找了好几个都不合适,您就试试吧。”赵思雨劝说道。

“我不要,多不像话。”苏雅兰坚决摇头。

陈立民见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帮忙整理病房,倒水递药,动作麻利而不显突兀。

临近中午,他轻声说要去准备午饭,不一会儿端来一碗香气四溢的瘦肉粥。

“阿姨,您尝尝,病人需要清淡饮食,这粥熬了两个小时,很容易消化。”陈立民把粥放在床头柜上。

苏雅兰虽然嘴上不说,但粥的香气确实勾起了她的食欲。

在女儿的劝说下,她勉强尝了一口,不由露出惊讶的表情。

“味道不错。”她小声说。

接下来的几天,陈立民一直在医院帮忙照顾,从不越界,该做的事情做得妥妥当当。

苏雅兰的态度也从抵触慢慢变成了默许。

一周后,医生说苏雅兰可以出院回家静养了,赵思雨不得不回城里工作,临走前,她再次和母亲确认。

“妈,您真的接受陈先生照顾您吗?我不放心您一个人在家。”

“看他这几天表现还行,先试试吧。你有工作,我不想拖累你。”苏雅兰叹了口气。

就这样,陈立民正式成为了苏雅兰的家庭护工。

回到家后,陈立民更是展现出了专业的一面。

他每天按时给苏雅兰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还帮她按摩腿部,促进恢复。

“阿姨,这个按摩手法是我专门学过的,对骨折恢复有好处。”陈立民一边轻轻按摩,一边解释。

“你小心点,疼。”苏雅兰皱着眉头。

“我会注意力度的,您忍一下,习惯了就好。”

03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立民的厨艺也征服了苏雅兰的胃。

他会根据苏雅兰的口味调整菜式,每天变着花样做不同的饭菜。

“这鱼汤味道真不错,你在哪学的厨艺?”有一天,苏雅兰忍不住问道。

“我妈从小就教我做饭,后来照顾老人的时候又学了不少。”

陈立民笑着回答,“明天我给您做东北的锅包肉,保证您喜欢。”

随着相处时间增长,苏雅兰对陈立民的戒备心逐渐消失。

她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做事细心,还很有耐心。



每天晚饭后,陈立民会陪她看会电视,聊聊天,让她这个独居老人不再感到孤单。

“你今年多大了?有家庭吗?”一天晚上,苏雅兰突然问道。

“我35岁,离过一次婚,没孩子。”陈立民坦然回答。

“年纪不小了,怎么不找个伴?做这行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缘分到了自然会有,不急。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感觉很充实。”

苏雅兰看着陈立民,若有所思。

这个年轻人虽然生活不如意,却依然乐观向上,让她有些触动。

一个月后,赵思雨抽空回来看望母亲。

她惊讶地发现,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母亲的气色也好了很多。

“妈,看您气色不错啊,陈先生照顾得好吗?”赵思雨笑着问。

“还行,挺会照顾人的。”苏雅兰难得露出笑容。

陈立民这时端着刚做好的点心进来,“赵小姐来了,我做了些桂花糕,尝尝。”

“陈先生,真是麻烦您了。”赵思雨感激地说。

“不麻烦,这是我的工作。”陈立民谦虚地回答。

吃过晚饭,陈立民主动出去散步,给母女俩留出私人空间。

赵思雨抓住机会详细询问母亲的情况。

“妈,这段时间陈先生照顾您,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没有,他做事挺认真的,饭菜也合我胃口。”

苏雅兰说,“刚开始我还担心找个男保姆不方便,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那就好,我就怕您不习惯。”赵思雨放下心来。

“他还教我打太极呢,说对恢复有好处。每天早上我们在院子里练一会儿,感觉精神好多了。”苏雅兰有些兴奋地说。

赵思雨看着母亲神采奕奕的样子,心里很欣慰。

这次回去后,她和丈夫李浩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看来这个陈立民真不错,你妈接受了就好。”李浩点点头。

“是啊,我一直担心妈不适应,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赵思雨笑道。

04

第二个月,苏雅兰的腿已经可以下地走短距离了。

陈立民每天扶着她在院子里慢慢走动,增强腿部力量。

“阿姨,您恢复得很好,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完全康复了。”陈立民鼓励道。



“都是你照顾得好。”苏雅兰难得夸奖他。

一天,堂哥王强来看望苏雅兰,恰好看到陈立民扶着她在院子里散步,两人有说有笑的样子。

王强心里有些奇怪,他记得伯母一向是个内敛保守的人,怎么和一个男保姆相处得这么融洽?

“伯母,感觉怎么样?”王强问候道。

“好多了,能走一小段路了。”苏雅兰笑着回答。

王强打量着陈立民,心里有些不安。离开时,他给赵思雨打了电话。

“思雨,你妈和那个男保姆处得挺好啊。”王强意有所指地说。

“是啊,妈挺满意的,这对她康复有好处。”赵思雨不明白堂哥的言外之意。

“你不觉得有点太亲密了吗?我今天看他们在院子里说说笑笑的,不太像是雇主和保姆的关系。”

“堂哥,您这话什么意思?陈先生专业又负责,妈能接受他已经很不容易了。”赵思雨有些不悦。

“我只是提醒你注意点,毕竟一个男的和一个单身女人长期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闲话。再说了,你妈才52岁,也不算老。”

挂了电话,赵思雨心里有些不安。

堂哥的话虽然有些过分,但也不无道理。

她决定下周再回去看看情况。

一周后,赵思雨没有提前通知,直接回了老家。

她远远地看到院子里,陈立民正扶着母亲做太极拳,两人动作协调,看上去很默契。

“妈,您现在都能做太极了?”赵思雨走进院子,惊讶地问。

“思雨,你来了。”苏雅兰有些意外,“小陈教我的,说活动筋骨对康复有好处。”

陈立民微笑着向赵思雨打招呼,“赵小姐,您来得正好,阿姨这两天恢复得不错。”

晚饭是陈立民做的,一桌家常菜色香味俱全。

吃饭时,赵思雨注意到母亲和陈立民的互动,确实比普通的雇主和保姆要亲近,但看上去更像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异常。

饭后,赵思雨单独和母亲聊天,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妈,您和陈先生相处得这么好,我很高兴。不过,您觉得会不会让邻居们有什么闲话?”



“你这孩子想什么呢?他是保姆,我是雇主,清清白白的。再说了,人家对我像对长辈一样,有什么好说的。”苏雅兰不满地说。

“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担心您的名声。”

“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在乎那些闲话吗?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看着母亲坚定的样子,赵思雨不好再说什么。

05

晚上,她又和陈立民单独谈了谈,委婉地提醒他注意分寸。

陈立民表示理解,保证会恪守职业道德。

接下来的日子,苏雅兰的恢复情况越来越好。

她已经能独立行走短距离,生活也逐渐恢复了自理能力。

陈立民的工作重心从照顾起居转向了康复训练,每天带着苏雅兰做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能。

“阿姨,您恢复得真不错,比医生预计的要快。”陈立民由衷地称赞道。

“都是你的功劳。”苏雅兰笑着说,眼神里流露出欣赏之情。

不知不觉中,三个月过去了。

按照医生的要求,苏雅兰的腿已经基本康复,只需要再巩固一段时间。

赵思雨考虑是否还需要继续请陈立民,毕竟保姆的费用不低,而母亲的基本生活已经能自理了。

“妈,您觉得现在还需要陈先生继续照顾吗?”赵思雨试探性地问。

“留他再住一段时间吧,我还是需要人帮忙做些重活。”苏雅兰迅速回答,语气里有一丝不舍。

赵思雨点点头,没有多问。

她和陈立民商量后,决定再延长一个月的雇佣期,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第四个月。

苏雅兰的腿已经完全恢复,行动自如。

一切看似很正常,可赵思雨却从堂哥王强那里听说,最近有人看到母亲和陈立民一起去镇上购物,还一起去了电影院,看上去关系亲密。

“思雨,你得注意点,镇上已经有闲话了。”王强在电话里说。

赵思雨心里一沉,她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些传言。

一方面,她相信母亲的为人;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担心陈立民是否有不良企图。

毕竟,母亲一个人在乡下,如果被人骗了怎么办?

正当赵思雨犹豫要不要回去看看时,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

“喂,赵小姐,您妈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一直说恶心想吐,我建议带她去医院检查,但她不肯。”陈立民的声音里透着焦急。



“什么?我妈怎么了?严重吗?”赵思雨紧张地问。

具体不清楚,就是胃口不好,容易疲劳,有时候还会呕吐。我怀疑可能是胃病,但阿姨不肯去医院。”

“好,我马上回去。”赵思雨立即收拾行李,告诉丈夫情况后就赶回了老家。

06

当天晚上,赵思雨回到家已经很晚了。

屋里亮着灯,但很安静。

她轻手轻脚地进门,不想惊动可能已经睡着的母亲。

可刚到走廊,她就听到母亲房间传来低声交谈的声音。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迟早会发现。”母亲的声音透着忧虑。

“您别担心,有我在呢。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陪着。”这是陈立民的声音,语气温柔而坚定。

赵思雨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脑海中闪过各种可能性。

母亲和陈立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迟早会发现”?他们在隐瞒什么?

她站在门外,手搭在门把手上,犹豫着是否应该推门而入。

就在这时,房间里传来一声低低的抽泣,接着是陈立民安慰的声音:“阿姨,您别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答应过您,会一直在您身边的。”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赵思雨,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猛地推开门,眼前的一幕让她瞬间愣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