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就像一场瞬息万变的连续剧!



这边厢,日内瓦那场中美贸易谈判刚露出点曙光,联合声明刚刚签署,那边厢,特朗普已将“炮口”调转,对准了大西洋对岸的“盟友”欧盟。

他那句“欧盟更不是东西”,比对中国贸易的措辞还要严厉,变脸速度之快,让人甚至都还没反应过来。



这招,还是那个“美国优先”的套路,跟中国贸易战打得僵持,咬不动了,就顺手把欧盟推到谈判桌前当筹码。

这一次,他抓住了两个让欧盟最痛的点:一个是直击美国普通民众痛处的“天价药”,一纸行政令剑指欧盟药价,扬言大幅削减美国药费,瞬间引发制药巨头股价震荡。



另一个则是欧洲,特别是德国的经济命脉——汽车产业,这并非简单的贸易纠纷,而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美国优先”组合拳,正将欧盟逼入墙角。

日内瓦余温尚存,大西洋已生波澜

在特朗普2.0时期后,他就开始大肆挥动关税大棒,对华关税大棒从2月的加征10%的关税到20%一路飙升到4月份的145%。



可我国早已经不跟美国玩了,我国多次明确表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的政策却陷入了这样的情况:美国不仅成为关税战中的赢家,反而还使得国内民不聊生。



制造业回流失败、美股大跌、经济增长受挫、失业率上升、民众抗议时有发生等等,看到这种情况,美国也慌了。

这不,美国也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这才有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而这趟日内瓦,中美发布了个联合声明。



其核心内容就是相互给关税松绑:美方取消91%对华加征的报复性关税,中方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

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24%的反制措施,暂停期为90天,可谁能想到,这边的字还没签完,那边的枪口已经调转了方向。



就在中美联合声明出来没几个小时,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开腔了,一听就是冲着欧盟去的,他那话,可比对中国狠多了,直接骂欧盟“更不是东西”,对美国“很不公平”。

为啥又是欧盟?

这次特朗普发飙,药品价格成了个核心议题,他当场签了个行政令,意思是要让美国的药价向其他发达国家看齐,要求美国药品价格对标发达国家的最低定价。



预计部分药品价格将立即下降50%-90%,他特别强调欧盟是主要对标对象,并威胁若药企不配合,将动用联邦采购权强制执行。

他那套理直气壮的逻辑是:美国纳税人成了冤大头,替欧洲那边的医疗体系支付了太多的新药研发成本。



他指责欧盟是用“残忍手段”来压低药价,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美国人不能再给全球买单了,欧洲人也得为新药研发多分摊点费用。

那为啥偏偏是欧盟成了靶子呢?不少分析认为,欧盟的“历史债”——对美贸易顺差,加上他们内部政策协调老是慢半拍,在特朗普眼里,也许成了个相对好下手的目标。



其实,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先在3月,美国就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了25%的税。

欧盟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反制了价值约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双方来回谈了好几轮也没个结果。



欧盟的汽车产业,特别是德国那几家,在美国市场占的份额不小,特朗普也三番五次地威胁要对欧洲汽车加25%的税,这招可真是捏住了欧洲经济的“七寸”。

欧盟这边在5月初还试探性地抛出了一些让步的意思,比如在数字监管上是不是能松松口,甚至暗示可以跟美国联手对付所谓中国“产能过剩”。



可特朗普手下的强硬派代表纳瓦罗,直接给这提议贴上了“挑衅”的标签,根本没得谈,欧盟也放出狠话,万一真谈崩了,他们将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下手。

但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法国、德国这些核心国家立场比较强硬,可波兰、立陶宛这些东欧国家,因为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在对美关系上态度就显得有点犹豫,不够硬气。



特朗普这回打的算盘,可不仅仅是经济账那么简单,他手里攥着几张牌,都能让欧盟难受。

一是能源牌,要求欧盟多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分俄罗斯能源市场的蛋糕,二是汽车牌,直指德国车企在美国市场的统治地位。



现在的欧盟,有点四面楚歌的意思,经济上受制于人,机械、汽车这些是欧盟对美国出口的压舱石,一旦贸易战升级,德国大众、宝马这些公司,就算在美国有工厂,也可能要面临裁员的困境。

欧盟内部的不团结也是一个大问题,前面说了,有些成员国不太敢跟美国对着干,也会在无形中拖后腿。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