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小学生用AI代写作文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如果说,此前的种种“枪手”很容易让人一眼识破,那么,现在不少老师坦言自己都会看糊涂。惟妙惟肖的小学生口吻、融贯其中的单元用词……一篇篇定制作文,不仅让一些孩子轻松交差,甚至还能助其得“优”、完胜同学


眼下,人工智能风头正劲,孩子们好奇心重、头脑灵光,早早玩转AI实属正常。越来越多的观点也认为,认识了解并熟练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实践应用,是适应未来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然而,既是工具,必然涉及一个使用边界的问题。当费心费脑的原生态呈现被要求一改再改,而一键输出、直接复制的AI作文成了范文,必然挫伤一些孩子认真作文的积极性,也会助长投机取巧的偷懒心理。

AI工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助力,而不能成为剥夺个体思考锻炼机会的“杀手”。教育部日前发布《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其中明确提出,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顶层设计要落实,归根结底依靠老师们的火眼金睛。精准识别AI乱入虽不容易,但课上课下更加用心、充分掌握学生们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有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


DeepMind创始人哈萨比斯曾说:真正重要的,不是让机器变得像人类,而是让人类在智能时代保持人性。何谓人性?是对生命的感知,是对情感的酝酿,是想象力的放飞,是思维力的驰骋。我们当然无法也不用将孩子隔绝于人工智能之外,但如何让后者赋能前者而非侵蚀,是必须守住的底线。从这个角度看,坚持自己写作的孩子值得更多点赞。那些稚嫩文字或许粗糙、不甚规范,但一字一句皆是人的情感,可见个体的思维与表达能力、理解与感知能力。给愿意“慢慢写”的孩子多一点耐心,就是给成长多一些空间。

人类社会向前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技术工具的更迭。在时间长河中,人工智能也终究是一个阶段的新鲜事物。始终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向善,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技术的优长,守护人类的尊严。

来源丨长安街知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