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纯补,纯粹“添堵”。
不通:就是不通畅,不通畅就是有东西堵塞着,如果这时候还纯补,就会更加壅堵。
比如气滞,生气是吃不下饭了,勉强吃就觉得难受,胃胀胸痛,生气就会气滞,吃饭就是纯补,结果饭下不去,堵在了喉咙就会吐,堵在了胃就胀,气上逆就会胸痛。
又比如湿气重,舌淡苔白滑,胃口不开,四肢困重。你以为困重就是气虚,用点黄芪,就好像打结的气球里打气,就容易胀,以为是阳虚,用点热药就容易上火,以为是阴虚,用点滋阴就碍胃想吐。
湿气郁久,阻碍了气机,湿与气交合,就容易凝成痰,形成痰多,舌苔厚腻,这里长结节,那里长肿块,再纯补,其实就是把痰浊越喂越胖,经常在公园、商场里那里肚子大的生意人,喉咙里总有一口痰,时不时就“呸”一口,有钱人啊,天天肥甘厚味,身体不舒服就吃补品,结果越补越虚。
痰就是湿的加浓版,痰湿更粘腻,更加重气机和运化通道的阻塞,而补药不是热的就是滋阴的,一补就化热,这就是温热的来源啊
再有就是舌暗,舌下脉络粗大的人,也不宜纯补,因为这是血瘀啊,血瘀也是堵,不疏通再补更容易出事。
所以滋补要有个顺序。正气不虚,湿、痰、瘀邪重,先通再补,正邪同重,通补兼施,正弱邪重,扶正为主。
比如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是脾失健运,痰湿郁积成病。是正不太虚,邪重。如果肝肾不足,肢体麻木,张锡纯就叫你用理痰汤(半夏、陈皮、茯苓、生芡实、黑芝麻、柏子仁、白芍),
用芡实补肾精,黑芝麻、柏子仁、白芍,补肾滋阴利小便。标本兼治。如果咳嗽痰多,水湿重,下虚明显,以扶正为主,考虑用真武汤加减。
秋天来了,很多人开始“贴秋膘”,秋季阳气刚开始收敛,脾胃阳气尚未充足,不宜大补,不然三高五高就跟着来了。
以上说到中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