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带六千?你在开什么玩笑!”张昊站在卧室门口,钱包里塞着妻子刚数好的六叠钞票。

林晓晴抬头,眼神平静却坚定:“信我一次,回家只用这些。”她把张昊的银行卡一张张收进抽屉,上了锁。

“为什么?”张昊问。

林晓晴只是摇头:“到家你就明白了。”



01

北京城里霓虹闪烁,年关将至,张昊站在公司楼下,看着最后一笔年终奖打进账户。他是金融圈的明星,年薪百万,三十五岁就坐上了投资部总监的位置。

过去的一年里,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三个大项目,公司股价翻了一番,老板亲自为他加了薪。

张昊习惯了用钱解决问题。朋友聚会,他买单;父母需要,他立刻打钱;老家亲戚有困难,他也会慷慨解囊。在他看来,钱就是用来花的,尤其是春节回家,更要大方一些。

可林晓晴不这么想。

“今年过年只带六千块现金回家,银行卡和手机支付都别用。”林晓晴站在行李箱前,把钱一张张数好,装进钱包。

“你疯了吗?六千能干什么?给父母的红包,亲戚的礼金,还有走亲访友的礼物,怎么够?”张昊皱眉。

“就六千,一分不多。”林晓晴语气温和却不容商量,“别让爸妈为难。”

“为难什么?我们条件好,多带点钱回去怎么了?”

林晓晴摇头:“你不明白。”

“那你解释啊。”

“到家你就懂了。”林晓晴把钱包塞进张昊手里,“记住,别炫耀,别乱花钱,别提北京的事。”

张昊不解:“我们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什么要遮遮掩掩?”

林晓晴不再多说,转身去厨房准备晚饭。张昊站在原地,手里的钱包忽然变得沉重。六千元,对他来说连一顿商务饭局都不够,却要他拿着这点钱回老家过年。

晚上,林晓晴接到一个电话,躲进阳台低声说了很久。张昊假装看电视,竖着耳朵却只听到只言片语:“放心”“我会处理”“他不会乱来的”。

挂了电话,林晓晴脸色凝重。

“谁的电话?”张昊问。

“没谁。”林晓晴避开他的目光,“早点睡吧,明天一早的火车。”

张昊翻开钱包,发现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低调点,别惹麻烦。

窗外北京的夜空被烟花点亮,临近春节,城市开始沸腾。但张昊心里却生出一丝不安——这个春节,似乎不太寻常。

02

北京到山东的高铁穿过平原,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大厦变成了冬日荒芜的田野。张昊坐在一等座,手里捧着一杯咖啡,脑子里还在想着林晓晴的话。

“到了村里别乱花钱。”早上临出门,林晓晴又叮嘱了一遍。

“你到底在怕什么?”张昊不耐烦地问。

“不是怕,是小心。”林晓晴拿过他的行李箱,检查了一遍,“记住,六千够用了。”

张昊掏出手机,准备给林晓晴发微信问个明白,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座位后面传来。

“张总!真是张总啊!”

张昊回头,看到一张圆脸,那是老家村里的王刚,比他大两岁,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

“王刚,你也回家过年?”张昊放下手机。

“是啊,生意忙,好不容易抽空。”王刚挤到张昊旁边的空位上,“听说你在北京当大老板了,年薪百万?村里人都传遍了。”

张昊笑笑:“哪有,普通上班族而已。”

“普通?”王刚瞥了一眼张昊的手表,“这表得好几万吧?我一年的利润都不够买这个。”

张昊下意识地把手腕藏到桌下:“随便戴的。”

“城里人就是不一样。”王刚眼里闪过一丝羡慕,“你这次回家,肯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吧?我听说你上次给家里换了冰箱洗衣机,这次不知道带多少钱回来?”

张昊想起钱包里那六千块,有些尴尬:“过年么,意思意思就行。”

“意思意思?”王刚笑了,“你这大老板,意思意思也得几万块吧?”

张昊转移话题:“你超市生意怎么样?”

王刚脸色一变:“别提了,去年赔了不少,还欠着一屁股债。你堂哥张强也是,他那个小厂子听说快撑不下去了,天天到处借钱。”



张昊一愣:“张强怎么了?”

“你不知道?”王刚神秘地凑近,“你堂哥欠了一屁股债,听说还找你爸妈借过钱,没还上,闹得挺难看。村里人都在传,说你发达了不管亲戚,让你爸妈难堪。”

张昊皱眉:“胡说,我爸妈从没提过这事。”

“可不是,老人家怕你担心呗。”王刚眨眨眼,“不过你回来正好,解决解决。你那么有钱,帮堂哥还个债不是小事一桩?”

张昊心里不舒服,但没说什么。谈话间,他拿出钱包找零钱买瓶水,一张纸条从钱包里掉出来。

王刚眼疾手快地捡起来:“哟,'别提北京的事',这是谁给你的纸条?”

张昊抢过纸条,塞进口袋:“我老婆写的,没什么。”

“嫂子挺细心啊。”王刚意味深长地笑了,“不过你放心,我嘴严实,不会到处说你在北京多风光。”

张昊点点头,心却沉了下去。王刚口中的村里传言,林晓晴的反常举动,还有那六千块钱的限制,似乎都指向了某个他不知道的秘密。

高铁继续向前,窗外的景色越来越熟悉。张昊闭上眼睛,却怎么也睡不着。

03

老家的村子比张昊记忆中更破败了些。冬天的北方农村,光秃秃的树,灰扑扑的土,破旧的砖墙上挂着几个褪色的红灯笼,倒也有了点过年的气氛。

张昊父母住在村子中间的一栋两层小楼里,是张昊五年前出钱盖的。在一片平房中间,这栋小楼显得格外醒目。

“儿子回来了!”母亲听到动静,从灶房跑出来,头发花白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也深了。

父亲从院子里走出来,手上还沾着泥土,看到张昊,点点头:“回来了就好。”

张昊放下行李,从钱包里拿出六千块:“爸妈,这是我和晓晴的一点心意。”

父亲看了一眼钱,没接:“放着吧,我们不缺钱。”

母亲却接过钱,小心地收好:“晓晴没跟你一起回来?”

“她单位忙,年后再来。”张昊坐下,“爸,村里最近怎么样?”

父亲抿了口茶:“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张强呢?他好像很久没联系我了。”

父亲和母亲对视一眼,母亲说:“他家搬到县城去了,过年也不回来。”

“怎么突然搬走了?”

“城里好找工作。”父亲语气平淡,“你别管那么多,回来好好休息几天就是。”

张昊想起王刚的话,试探着问:“张强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父亲脸色一沉:“没有,他好着呢。”

母亲岔开话题:“晚上吃饺子,我包了你爱吃的三鲜馅的。”

张昊没再追问。吃过晚饭,他在院子里抽烟,邻居家的二姑走过来打招呼。

“昊子回来了,听说在北京当大老板呢。”二姑笑眯眯地说。

张昊笑笑:“哪有,就是普通上班族。”

“普通?”二姑眼睛滴溜溜转,“村里都传遍了,说你年薪百万,买了大房子,开好车,比县长还阔气呢。”

张昊有些不自在:“传言不可信。”

“是吗?”二姑凑近,压低声音,“那村里人传的你不管亲戚的事,也是假的?”

“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二姑往张昊父母家里瞥了一眼,“就是有人嫉妒你爸妈有个有出息的儿子,背后嚼舌根罢了。说你堂哥张强借钱不还,你爸妈也不好意思跟你说,让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张昊皱眉:“张强借了我爸妈多少钱?”

“这我哪知道。”二姑摆摆手,“不过村里人都说,你这么有钱,怎么不帮帮亲戚?张强那个厂子都快倒闭了,你连个电话都不打,真是翅膀硬了,不认亲戚了。”



张昊想解释,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他并非不想帮忙,只是父母从没跟他提过这事,张强也没联系过他。

二姑又说:“不过也有人说,你爸妈是故意不让你知道,怕你为难。老人家就是这样,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肯麻烦孩子。”

张昊心里一紧,想起林晓晴让他带六千块钱回家的事,忽然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晚上,张昊翻出家里的老相册,里面有一张全家福,是两年前过年时拍的。照片上,张强和他家人站在一起,笑得很开心。张昊记得,那时张强刚开了小厂,日子过得不错。

相册里还有一张纸条,是林晓晴的笔迹:“做人难,做亲戚更难。对爸妈好,就是对我好。”

张昊放下相册,听见父母在厨房低声说话。可当他听清楚内容后,才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为什么要他只带六千块钱回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