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河南省自4月下旬以来遭遇近十年同期最严重干旱。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全省受旱面积已达780万亩,其中豫东、豫南等小麦主产区土壤相对湿度降至40%以下,严重威胁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生长。在周口、驻马店、商丘等粮食主产区,部分农户为减少损失开始提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麦,这种非常规操作引发农业专家对今年夏粮产量和质量的担忧。




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显示,今年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4%,5月上旬降水量不足10毫米,较历史均值减少八成。持续干旱导致豫东平原地区出现大面积土壤龟裂,部分灌溉条件较差的农田已出现麦苗成片枯黄现象。农业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发现,受干旱影响的小麦普遍存在籽粒灌浆不足、干粒重下降等问题,其中早熟品种减产幅度预估达15%-20%。面对严峻形势,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组织调配4.7万台灌溉设备,调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水源实施应急补水,但仍有部分岗地、丘陵地区难以实现有效灌溉。




在周口市西华县,当地种粮大户张建国正组织工人对300亩小麦进行抢收。"往年这时候麦子还在灌浆,至少要等20天才能收。但现在麦秆已经发黄,籽粒干瘪,再等下去可能连秸秆都收不回来。"张建国算了一笔经济账:提前收割每亩损失约200斤产量,但可保住现有收成,若继续等待可能面临绝收风险。类似情况在驻马店正阳县、信阳罗山县等地同样存在,不少农户选择将未成熟小麦低价卖给饲料加工企业。农业专家指出,提前收割虽能减少直接损失,但会导致小麦容重降低、面筋质量下降,部分抢收小麦只能作为饲料粮使用,无法达到国家收储标准。




针对当前旱情,河南省财政已紧急拨付1.2亿元抗旱资金,农业部门组织200余支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指导抗旱保苗。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农技人员建议采取"灌跑马水"方式补充水分,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在豫南、豫中实施多轮次人工增雨作业,5月10日以来累计增加降水约1.8亿立方米。农业经济学家提醒,本轮干旱除直接影响夏粮生产外,可能对秋粮播种造成连锁反应,建议受灾农户及时申请农业保险理赔,政府部门做好种子、化肥等农资调配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