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有一场举足轻重的胜仗,经过这次胜利,志愿军成功地使美军被迫后撤,让我们能够收复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彻底扭转战争局势,并为最终的美军谈判立下了基础。

这就是长津湖战役,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军第10军直接较量,我们在装备落后、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在冰天雪地中成功击败了装备世界一流的美军,并使他们被迫进行撤退。

然而,我们部队自身的伤亡也算不少,这一仗可谓十分惨烈。据战后统计,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期间,第9兵团战斗伤亡1.9万多人,而因冻伤而死去的人数竟然高达3.3万多人,远远超过了战斗伤亡。这是为什么?



黄朝天等人在前线

出现如此严重的冻伤,一方面与朝鲜当年的少见寒流有关。在1950年,朝鲜半岛迎来了那几年最冷的一个寒冬。战争结束很久之后,曾同美军一起参与朝鲜战争的英国情报军官佩林斯回忆道:“那一年简直是最冷的一年,尤其是靠近黄海的西海岸,夜晚温度会骤降,竟然有零下39℃。”

英国士兵回忆,那是他们自克里米亚战争后去过的最寒冷的战场,天气往往是雨夹雪、大雪,偶尔放晴一会儿,但竟然比下雪时还要寒冷。冷冽的空气像刀子一样钻进人的肺,混合着泥泞的土和雪,他们全身都格外疼痛。英军的待遇在当时可算是排在世界前列了,连他们都如此痛苦,更何况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呢?



宋时轮

更为重要的原因人们后来也知晓了。宋时轮上将的秘书穆俊杰晚年曾经回忆道:“第九兵团15万大军进入朝鲜时,只领到了5万套棉衣。”他回想起当时战斗的惨况,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心酸。既然大家都明知道朝鲜那么寒冷,为何不给志愿军战士们配齐棉衣再入朝呢?

我们如今会想当然觉得做到这件事很简单,只是棉衣而已,纺织好送过去不就行了?然而实际上,1950年战局瞬息万变,祖国后方也并不像如今这样繁华,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阻碍,让第9兵团连满足温暖这个小小的愿望也难以达成。

首先,据后勤部门统计,在9兵团进入朝鲜前,后勤已经向兵团先后发放了棉衣14万件,另外还有棉鞋、手套、背心等等,这样说来,第九兵团应该保暖衣物完全够用才是,怎会又只有五万件棉衣呢?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50年的11月。在这一年的11月初,宋时轮上将带领着第九兵团15万余人进入朝鲜。



9兵团官兵在啃食土豆

在他们进入朝鲜之前,部队一直驻扎在祖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一直以来作为解放台湾战争的主力。然而,朝鲜战争的局势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兵力实在是不够用,因此第九兵团提前进入朝鲜,接替第42军,而在这之前,第九兵团一直处于朝鲜战争兵力的第二梯队,原本打算到明年的冬天才奔赴朝鲜战场。

就这样,直到战士们登上了列车,部队指挥员才接收到紧急的入朝通知。这些向来生活在祖国东南部的官兵们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上路了。在经过鸭绿江时,第九兵团收到了一部分补给,然而由于朝鲜战况紧急,列车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停下来等待物资的搬运。

所以那些准备好的棉衣棉鞋手套,根本没有时间运上火车,大家只能简单潦草地携带了最紧急的部分物资,列车就急匆匆上路了。虽然后来东北地区的部队拿出了五万套棉衣给第九兵团,但这完全是杯水车薪,而这五万套棉衣,也就是第九兵团最后总共拥有的棉衣数量了。



志愿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九兵团因为寒冷,损失如此多的战士们,首先是因为后勤出了问题。我们可以看看同期的其他部队,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分成了东、西两方线路。东线的主力为第九兵团,而西线的主力则是原先四野部队四军以及50军、66军、炮兵部队,总共有近23万人。他们人数比东线更多,面对的敌人也更多,虽然西线士兵们也有许多人在寒冷中离去了,但却并没有出现像第九兵团这样的大面积冻亡情况,这是为何呢?

后来,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向大家介绍,原来,早在7月左右,东北区就已经成立了后勤部,可以调动东三省的全部资源,于是短短几个月内,后勤赶制出了足够30多万人使用的御寒衣物,并迅速运往前线,如此一来,西线的保暖问题自然不会像东线那么严峻了,而这些都是第九兵团所没有的。



《长津湖》剧照

在列车离开鸭绿江后,第九兵团的补给只能用卡车来运送了。然而当时祖国的运输力量还很弱小,仅仅有400辆卡车投入运输,并且还要先运送更为要紧的粮食和弹药,这怎么能忙得过来?因此原先准备好的很多物资根本没能顺利到达朝鲜战场。

更为致命的是,在战争开始后,美军运用自己的空中武装力量,大面积地对志愿军后方的后勤补给进行轰炸。大量的运输汽车被美军的炮弹炸毁,在苍茫茫的雪地上,无数卡车在飞速疾驰着,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在被炮弹掀起的黄土中穿梭。

剩下的士兵们拼命地射击,用机枪保护队伍,可地对空如何能轻易胜利呢?大量的粮食、弹药、御寒衣物就这样被毁掉了,与之共同带走的还有无数战士们年轻的性命。这让本就缺少后勤物资的第九兵团,更是雪上加霜。



“冰雕连”战士宋阿毛手写卡片

另一方面,除了后勤没跟上外,战士们冻亡这么多,还和大家从未经历过如此严寒的天气有关。第九兵团的前身是第三野战军,之前一直在山东作战,然后南下,天气可谓是越来越热。他们突然被紧急派往朝鲜,立刻从炎热潮湿的环境到了冰冷刺骨的环境中,这战士们怎么适应得了?

更何况,第九兵团的战士很多都是南方人,从小没经历过大雪的冬天,根本不知道那会有多冷,也不清楚该如何御寒、如何取暖,如果突然面对失温等紧急情况,战士们也没有熟悉的经验和技巧,更何况,他们要去的并非普通的寒冷地区,而是足足有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地带啊。



美军部队

11月7日,第九兵团的先头部队进入朝鲜。许许多多年轻的南方士兵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雪,白茫茫的天地是那样美丽,却也是那样无情,这是很多人第一次见到下雪,却也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在行军第一天,首批过江的20军就已经有700多人严重冻伤,他们的肢体上生出严重的冻疮,行动也不由得迟缓。

一开始,战士只是皮肤变得苍白,大家顾不得寒冷,继续埋头在雪地中穿行。然而愈来愈多的人走着走着就悄无声息倒在雪地中,他们的皮肤生出渗人的水疱,许多地方变成黑色,还能坚持行走的人也全身剧痛难忍。头顶上美军的飞机在24小时侦查志愿军的动静,士兵们只能白天隐蔽,连生火取暖做饭都做不到,大家只能在刺骨的寒风中藏在雪里,啃着干硬的炒面粉或冻得僵硬的土豆。



安东市(今丹东市)动员妇女为志愿军缝制棉衣棉被

好不容易捱到了夜晚,又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迅速前行着。为了能够按时进入作战区域,第九兵团的许多战士们边行进边丢掉了无数沉重的装备,在大雪中隐匿动静,极速前进已经很累了,他们无法在携带着那么沉重的行李的同时保证速度。

前方远处是急需支援的同胞们,战士们只能舍弃掉自己的取暖设施、被装,尽可能地轻装前行。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为了祖国的整体计划,为了按时完成上级的任务,每个班最后竟只携带了一到两床棉被。

在过往的战争中,我方部队往往是就地寻找物资,取之于民,取之于敌。就比如在长征中,战士们从江西一直到陕北,漫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战士们总是走到哪里,在哪里搜集需要的物资和装备。比如粮食、布匹,都是一路上边走边买或者征集的。又比如解放战争时,渡江战役、解放西北、南线追击,屡屡都是远距离作战。



武汉一女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志愿军缝制棉衣

我们是为百姓谋福利的队伍,因此所有的百姓都支持我们,他们自发地配合部队的物资购买,甚至总是想主动多多奉献物资给战士们。并且我们战胜的敌人也往往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生活物资和战斗设备。而到了朝鲜战场,这些都没有了,这也是官兵们物资缺乏的一大原因。

在朝鲜半岛上,当地老百姓们的家园早就被美军的轰炸摧残得不成样子,农田耕地都倒伏一片,到处是巨大的坑洞和武器残骸,朝鲜人民自己连饭都吃不上,衣服也穿不暖,甚至往往有志愿军战士可怜老百姓,将自己的干粮和衣物留一些给他们。这下就地搜刮物资也做不到了,部队的处境更是紧张。

在抗美援朝早已结束的21世纪,有位老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叫孙汉英,1921年出生在安徽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他曾是第九兵团的一位战士。时隔多年,他依旧对当年的惨烈情景记忆犹新。



改进后的志愿军棉衣的棉花扎在里子上

他说:“美军把所有能用的新式武器基本都用到战场上了,战士们伤亡极大。行军路上,我们又冷又饿,出国的时候发的几斤炒面干粮早就吃完了,饿了就抓一把雪,既能充饥,也能润润嗓子。好多战友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再也没能醒过来。”说到这里,老人沉默良久,红了眼眶。

在抗美援朝中,老人曾经受了严重的冻伤,由于一次性行军时间过长,鞋子里出的许多汗会把脚和鞋冻在一起,老人说:“穿鞋打滑,鞋和脚粘到一起就成了行军负担,脱掉鞋子可以防滑,但脚却冻坏了。”他的左脚被冻伤,十个指甲全部都脱落了,在后方治疗不到三个月,他又毅然回到了朝鲜战场。正是千千万万像孙汉英前辈这样伟大的战士,创造了祖国的胜利。



改进后的志愿军棉衣加厚,棉帽上有听孔

纵使条件如此惨烈艰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仍然成功创造了许多奇迹。例如27军79师在隐蔽伪装、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连续18天在崇山峻岭中徒步行军,创造了日30公里的记录,这被后来的美军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们的部队没有温暖的大衣,没有最新式的武器,但有着全天下最坚毅的信念,有着炽热不灭的爱国情怀。所有战士都是祖国的孩子,都是互相的手足兄弟,他们万众一心,在条件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漂亮地赢得了这场重要的战争,还歼灭了美军一个整团,这是朝鲜战场上全歼的唯一战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美军和志愿军棉服对比

毛泽东主席曾经对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地区作战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充分肯定了第九兵团将士们的付出与成果。

在战争结束后回国时,宋时轮上将在中朝边境上,曾经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地三鞠躬。他在这里留下的可敬生命,他们忘记了小我,以无比高尚动人的情怀深深触动了所有人的心灵,他们将永远是祖国的骄傲、祖国的自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