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新闻5月11日的报道,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宣布,两国已同意立即停火,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也宣布双方达成停火协议,高级将领将于12日再次会谈。这一系列外交动作表明,双方在军事对抗上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或许预示着冲突的缓和。
然而,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却揭示了另一番景象。视频中,双方都使用了无人机进行攻击,从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中,我们可以窥见背后的战术思考与技术对决。这些视频不仅记录了冲突的现实,更成为了分析双方军事动态的重要窗口。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为国际观察家提供了评估区域冲突烈度的新指标。
在无人机的较量中,巴基斯坦展示了其对YIHA-III巡飞弹的运用能力。这种由土耳其生产的无人机,以其低成本、易操作和多功能性,在战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据央视新闻报道,巴基斯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使用了这种巡飞弹,对印度目标进行了精确打击。视频中,当地民众围观被击落的YIHA-III无人机,不知道它们曾是战场上的利器。这些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约为5.8公斤,能够携带1公斤的战斗部,飞行速度达到65公里/小时,作战升限高达600米,续航时间超过100分钟。
巴基斯坦军队不仅将YIHA-III用于直接打击,还能通过其可回收装置进行侦察任务。这些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内由两名操作员完成组装,其通信半径达到30公里,能够有效支援前线部队。在叙利亚、乌克兰战场以及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动中,YIHA-III已证明了其效能。而今,在印巴冲突中,它们再次成为了战场上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海军也遭受了损失。一架LUNA X-2000近程侦察无人机在拉合尔区瓦加附近的农田坠毁,尽管视频中显示其回收伞已经展开,损坏似乎并不严重,但这一事件揭示了无人机战的另一面——技术与策略的较量同样激烈。LUNA X-2000无人机由德国EMT公司研制,能够执行战术侦察、环境监测及搜救行动等多种任务,其技术的先进性与应用的多样性,也在此次冲突中得到了展现。
在印巴无人机冲突的棋盘上,印度亦不甘示弱。据报道,印度武装部队已经从波兰引进了“战友”巡飞弹系统,这一举措显示了印度加强无人机战力的决心。该系统由波兰WB电子公司生产,印度陆军曾于2020年3月提出“单兵便携式游荡弹药”招标需求,而“战友”巡飞弹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该巡飞弹的性能卓越,长1.17米,宽1.59米,重5.7千克,在满电情况下能飞行60分钟,升限可达3千米,巡航速度为80千米/时,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20千米/时。
“战友”巡飞弹的打击精度高达1.5米,能够配备多种弹头,包括光电红外侦查载荷、高爆弹头、穿甲弹头以及高爆燃烧弹头等,显示出其多功能性和强大的打击能力。此外,这些巡飞弹可以快速拆卸装箱,在5分钟内完成组装,采用气动弹射架发射,并通过地面控制站进行遥控。地面控制站包括触摸屏战术遥控器和安装在三脚架上的上下行数据链路天线,采用军用C波段数字双向加密设计,遥控范围达到30千米。
印度的无人机攻势还包括了大量使用的哈洛普巡飞弹。这种巡飞弹机长2.5米,翼展3米,高约0.5米,重约135千克,具有较小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使其在战场上更难被敌方探测到。哈洛普巡飞弹的战斗部重23千克,装有钢珠和RDX/HTPB炸药,增强了其杀伤效果。它配备有GPS/INS导航系统,能够通过地面站和双向数据链控制攻击目标,通讯距离达到200千米,续航时间长达9小时,续航里程达到1000千米,巡航速度为220千米/小时,最大俯冲速度达到416.7千米/时,升限高达4572米。哈洛普巡飞弹的这些性能参数,无疑为印度在无人机冲突中提供了更多的战术选择和优势。
尽管无人机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巴双方在冲突中对无人机的使用仍相对克制。双方似乎都避免了大规模部署无人机进行攻击,而更倾向于使用它们进行有限的侦察和打击任务。例如,尽管巴基斯坦使用了YIHA-III巡飞弹进行反击,印度则使用了“战友”巡飞弹和哈洛普巡飞弹进行攻势,但他们都没有采用FPV进行互殴,也未效仿俄乌冲突中的远程自杀式无人机战术。此外,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也未在导弹密布的地区大规模使用,这表明双方都试图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通过分析双方在冲突中使用的无人机数量和类型,我们可以窥见其背后的战略思考。印巴双方都显示出了不愿意在地面战上进行大规模投入的迹象。无人机的有限使用,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技术和战术上的考量,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出于对国际社会反应的担忧。这种克制的战略动向,暗示了尽管冲突持续,但双方都还在寻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全面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