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后半程,一个容易让人疲软的人生阶段。
工作少了激情,生活多了鸡毛。
回想当初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那会儿,也曾梦想执剑走天涯。
而如今,只想少加班,工资按时发,领导别在下班时发信息、打电话。
回想当初也曾想着跟心爱的人,共筑爱巢,成为彼此的依靠。
而如今,少言寡语成了常态,看对方不顺眼更是分分钟的事,明明是距离最近的两个人,却总觉得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们的人生后半程,到底怎么了?
大抵是能量耗尽的缘故。
能量,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内驱力
能量对我们的人生后半程至关重要,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内驱力。
读书那会儿,只要你能理解、记住、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你就能取得好成绩。
刚工作那会儿,只要你按时、按质完成工作,同时还能在同事、领导和客户间,游刃有余,你的工作成绩就会很出色。
可以这样说,读书时,大家拼的是智商;工作后,大家拼的是情商,
然而,到了人生后半程你会发现,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能量。
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一直在消耗能量,却往往不自知
能量就好比是手机电量。当手机电量耗尽时,手机就会关机。
同样的,当我们的能量耗尽时,人也会关机。
我们一直在消耗能量,却往往处于不自知的状态。使用手机上的各种APP时,我们知道会消耗手机电量。
但是,当我们在调动身体机能,比如:脑力、体力,去完成工作、处理生活中各种琐事时,我们却容易忽略,这其实是在消耗我们的能量。
而且,有些事情,特别消耗能量。
比如:一场不得不去参与的饭局,在饭局上说着“掏心掏肺”的话,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这就是一种很消耗能量的行为。
如果能量耗尽,人都处于关机状态了,自然也就无法更好地去应对工作和生活上的事。
人生后半程,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工作上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因此能量消耗更快。
同时,我们又时常忘记去补充能量。
所以,就会导致人生后半程呈现出一种疲软状态。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补充能量。
能量的源泉是兴趣、爱好和目标
我们既然要给自己补充能量,就得知道能量的源泉在哪里。
能量的源泉是兴趣、爱好和目标。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你感兴趣的事情,是你爱好的事情,是朝着你目标前进的事情,你会感觉疲软吗?
我想大概率不会,而且还会能量满满。
生而为人,我们总会有那么一段“寻找自我”的经历。
我们在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找自己的目标。
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能量源泉。
有人很幸运,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父母的帮助下,将兴趣、爱好在自己的人生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比如: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赵心童。
2025年5月6日凌晨,赵心童在英国谢菲尔德以18:12的成绩击败50岁的英国斯诺克名名将马克·威廉姆斯,一举拿下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要知道,赵心童可是首位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中国球员。
除此之外,他还是世锦赛历史上第一位夺冠的亚洲球员。
可谓是风光无限。
回首往昔,1997年,8岁的赵心童初次接触到斯诺克之后,就爱上了这项活动,并展现出自己的天赋。
当他的父母发现他这一兴趣爱好和天赋后,更是将家里的一个房间专门改造成球房;
并且在2009年时,父母同意让他休学,拜入有着“中国斯诺克教父”之称的伍文忠门下。
赵心童是幸运的,能够这么早就找到自己的能量源泉。
然而,我们大部分,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
只能像湖面上,飘落的叶子,随风飘动。
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有办法,给自己补充能量,那就是——把握当下。
证严法师在教诲其弟子时,曾说:“把握当下,恒持刹那”。
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和把握当下。
其实,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也会感觉很有能量不是吗?
总之,人生后半程不是拼智力、也不是拼情商,更多需要的是能量。补充能量最好的方式,是兴趣、爱好和目标。
如果尚未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也不要紧,把握当下,仍然是一种补充能量的很好的方式。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人生的后半程,能量满满,收获幸福而又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