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周学津 赵萌萌)5月13日,“海南牌照的医疗救护车在西藏拉警报器开道旅游”一事持续发酵,当天下午,海南省三亚市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

经核查,琼B120BB车为隶属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民办营利性)的非急救医疗转运车,于2022年7月起长期派驻省外,现由西藏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管理使用,该车辆在墨脱县存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警灯警报器等违规违法行为。已责令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停业整顿、对所属全部车辆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并进一步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涉事车辆(左二)停在路中。红星新闻 图

5月12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其在墨脱自驾途中遇到拉警报器的救护车,众多车辆纷纷主动让道,没想到该救护车竟停在景点,车上有人下车拍照,上路后该救护车继续拉响警报器。有车主质疑其不是急救出车,而是来旅游的,于是将其拦下质问,双方发生言论冲突,随后有人报警。

“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通常同时会有警灯和警报作为提示,但在转运非紧急病人或处于非紧急情况时,为避免扰民,一般仅有警灯而无警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宝安区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导师林锦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除警灯和警报外,暂无其他手段帮助群众从外感识别救护车正在执行紧急任务。

“急救部门和交通部门各自有各自的调度系统,现阶段,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林锦乐表示,如果急救调度系统和交通调度系统的信息做到互联互通,就可以尝试采用智能短信等新形式,提醒行驶在同一条道路上的汽车车主主动让道。“交警部门和急救调度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很多城市也在进行探索,譬如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深圳交警在国内率先建立救护车‘无忧避让’机制及上线智能监控管理服务平台。”

“民众对于急救医疗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救护车作为一个集运输、急救、经营于一身的特殊车种,享有不少特权。”5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刘智慧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救护车在道路上可以优先通行,但使用必须严格限定在执行真实急救任务的场景下。一旦出现滥用,不仅会造成急救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影响急救体系的公信力。

刘智慧建议,要加大惩处力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救护车的管理,杜绝违规牵线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进一步细化救护车类别以及相应的道路通行权利。目前,我国根据运载病人病症的不同,将救护车分为普通型救护车(A型)、抢救(监护型)救护车(B型)、防护(监护型)救护车(C型)、特殊用途救护车(D型)四种类型。”刘智慧表示,要严格根据救护车的使用场景、服务对象区分不同的类型,予以不同的配置标准、外观标识和道路通行权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