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天长市委组织部、共青团天长市委联合举办“悦读·悦青春”系列活动,20余名选调生代表赴万寿镇参加活动。青年们通过实地探访产业项目、体验农文旅融合项目、举办读书分享会等环节,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热土,用思想碰撞青春火花,一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动实践正热烈上演。
实地探访:
在生产车间读懂“发展密码”
活动首站走进位于万寿镇忠孝村的安徽兆隆纸业有限公司,选调生们实地观摩了回收废纸经过碎浆、筛选、成型等工序,最终转化为高强度环保瓦楞纸板的全流程。驻村并联系帮扶该企业的2024年选调生林安邦介绍,公司拥有“自除焦生物质燃气多通道燃烧器”等28项专利,有效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新改造升级的年产40万吨高档瓦楞箱板纸项目即将投产,可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成为当地“以工补农”的典型案例。
通过实地调研,让选调生近距离了解技术革新对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对“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真实的认识。
文化浸润:
在工坊古街探寻“融合之道”
在万寿镇汊河村,选调生们深入考察“万寿有礼”共富工坊、汊河古街及窑烤面包坊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共富工坊内,土陶制作、天官画、草木染等4项非遗技艺通过研学体验、产品开发实现了产业化运营。该镇人大副主席、2018年选调生季雨介绍,工坊已开发32款特色产品,年接待研学团队32批次,带动20余名村民参与制作与销售。选调生们现场体验天官画创作,感受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路径。汊河古街上,百年当铺旧址变身文创集市、传统柴火工艺成就窑烤面包,汊河非遗手工酱油联合滁州市首家乡村咖啡馆“湖西村咖”,推出网红爆款“酱油拿铁”,开业3个月营收突破30万元。
传统产业与创新业态,实地调研与思想碰撞,为选调生提供了乡村振兴的一线视角。2022年选调生施静一调研后分析认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差异化运营是关键,古街在保留文化底色的同时,植入现代消费场景,为传统村落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
思想碰撞:
在书香氤氲中凝聚“振兴共识”
活动最后一站,“悦读悦青春”读书分享会在湖西村咖举行,选调生们围坐一堂,结合《江村经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等书籍,将日间调研见闻与理论思考深度融合,围绕“如何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读书会上,选调生们以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为切入点,探讨汊河村非遗工坊“文化赋能产业”的实践路径;结合《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分析窑烤面包坊、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对三产融合的启示。万寿镇党委副书记、2011年选调生朱文铸交流分享道:“乡村振兴不仅要解决‘钱从哪里来’,更要回答‘人往哪里去’——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活动接近尾声,2022年选调生王陆讲出了大家的心声:“书本中的文字在调研中‘活’了起来,通过这次分享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读书不仅是汲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解锁乡村振兴方法论的‘金钥匙’。”
本次系列活动为选调生提供了扎根一线的实践课堂,通过“产业探访+文化体验+思想碰撞”的全链条设计,形成调研报告1篇,收集意见建议17条,推动了青年智慧与乡村振兴需求深度对接。下一步,团天长市委将继续以服务青年为己任,凝聚青春力量,关注青年成长,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天长储备优秀人才。
通讯员 沈书琴 赵芸 本网记者 程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