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中国,“数智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卫生健康行业,其发展成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服务公平可及、增进百姓健康福祉的关键驱动力。
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确立,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据互通共享、高效协同,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倍增效应加速显现,到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落地……数智赋能基层卫生的强大效能正全方位融入百姓看病就医、健康管理场景。这些进展,是中国以前瞻性战略布局数字健康领域,以前沿技术推动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在全球数智化变革浪潮中的实践伟力。
政策伟力推动
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规模庞大且多元。为促进健康福祉公平可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数智赋能基层卫生政策。这些政策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效能充分显现。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标准框架。该政策锚定基层,着眼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要求,适应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业务、管理业务等工作需求,提出了服务业务、管理业务、平台服务、信息安全4个部分212项细化内容和要求。
在该政策指引下,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以有序开展信息化建设,逐步摆脱了既往信息系统标准不一的局面,为后续更大范围的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奠定了基础。
以往,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孤立,患者在村、乡镇、县等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就诊时,检查检验结果难以互通互认,医疗服务连续性较弱。随着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政策着力点放在集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于一体的县域医共体上,数据互通共享范畴扩至县域级,要求统一县域医共体内信息系统。
通过县级统筹,患者病历、检查报告等信息得以在县域医共体内实时共享,上级医院专家可以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传的信息进行远程诊断并予以指导,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高效地下沉到基层。
进一步的深化、拓展还在继续。2025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建设模式进行了全面规范和升级,统筹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基于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按照集约建设模式,完善县域医共体基础数据库、扩展业务功能应用。
在此基础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服务范畴进一步细化。同时,通过更大范围的省、市级统筹集成部署,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该政策出台后,各地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体制优势,信息化建设倍增效应加速显现。海南省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曾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记忆深刻。他表示,这些机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有很大创新,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服务。白俄罗斯卫生部部长霍贾耶夫·亚历山大·瓦列里耶维奇对同中国开展数智医疗合作满怀愿景,希望加强国家间医疗数据交互,进一步提升医疗可及性和服务质效。
数智赋能基层卫生进程中,人工智能与信息化建设并驾齐驱。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4大类84项应用场景。其中,医疗服务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覆盖基层百姓看病就医与健康管理的各环节,使基层卫生健康数智化渐行渐近。
以基层全科医生智能辅助决策场景等为例,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分析患者症状、病史、检查结果等大量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参考,帮助经验相对不足的基层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科学性;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可根据居民健康数据提供精准健康管理服务,如个性化健康提示、疾病风险预测等。《参考指引》极大激活了各地探索“人工智能+”的积极性,为基层卫生注入创新发展活力。
这只是中国基层卫生近几年发展的缩影。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基层卫生全链条奠定了基础,全国逐渐实现从基础建设到深度应用、从局部协同到系统治理的整体性跨越,其带来的巨大发展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目光。沙特阿拉伯王国补充和替代医学国家中心技术事务总监阿卜杜拉本·欧贝德·阿纳齐在参访陕西省西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对自助服务终端一体机、智慧药房、信息系统等赞叹不已:“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运用的技术和设备让我大开眼界。我们也在探索医疗数智化转型,但中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已走在前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实践澎湃向前
有了政策推动,中国各地探索实践澎湃向前,数智赋能基层卫生效能加速显现,展现出规模化效应。
在江苏省东台市,远程会诊、临床检验、网络心电、区域影像、智慧急救、集中审方、健康随访、医护调度、药物配供、消毒供应“十大信息中心”将市、区域中心、乡镇、村不同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连成“一张网”。东台市人民医院、东台市中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信息互通共享下沉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模式加速落地。依托数智赋能,该市城乡医疗服务趋于一体化、同质化,市域内患者就诊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基层医疗服务占比达75%。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是福建省三明市升级改造基层卫生系统的“施工图”。三明市横向整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为居民提供整合度高、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比如,患者在基层就诊时,医生可以同步获取患者公共卫生档案信息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在纵向深化上,上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上级医疗机构专家能通过线上平台实时指导基层医生诊疗。
县域智慧预约诊疗率达42.45%、智慧结算应用达466.89万次、患者排队就医平均提速30%、智慧健康小屋服务超10万人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34%……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实践突出了数智化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居民健康素养方面的显著成效。智慧预约诊疗和结算系统极大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升了就医便捷性;智慧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和咨询服务,增强居民健康管理意识。
安徽省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医助理”,实现了全省170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3年来为3.3万名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断7.15亿次。“智医助理”能够在诊疗过程中为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建议、病历质控、慢性病个性化管理等辅助诊疗功能,有效解决基层医生经验不足、诊疗水平有限的问题。
在浙江省,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一生专属“数字医生”——“安诊儿”已在该省大范围上线,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名医孪生、智能报告解读、智能健康档案、智能就医陪诊等人工智能服务,并集成了该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20余项医疗健康服务。自2023年11月上线以来,“安诊儿”已为超1700万人次提供服务,平均节省患者就医时间约20分钟。
在中国辽阔的疆域上,109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依托数智赋能实现区域资源整合、高效协同,由点成面、聚线成网地绘制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幸福图景。数智技术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让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在基层实践中变得清晰可感,为守护14亿多人口的健康福祉筑牢数智防线。
在世界卫生健康治理全局中,数智赋能基层卫生发展的“中国经验”举世瞩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萨亚·皮乌卡拉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合作制定数字健康战略,以远程医疗、电子健康记录和移动健康应用程序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中国在利用新数字工具改善医疗保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希望与中国加强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医疗方面的合作。在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部长切切巴耶夫·埃尔金·马拉托维奇看来,医疗数字化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必然要求,“吉尔吉斯斯坦正在积极引进电子病例、远程医疗以及其他数字技术,从而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我们相信在中国接任轮值主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可以汲取有益经验和资源,加快我们医疗系统数字化转型。”
数智浪潮奔涌不息。中国以政策为帆、技术为桨,驱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逐浪前行,未来将驶向优质医疗普惠全民的蓝海,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数智健康的航船行稳致远。
文:健康报记者 杨世嘉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