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堆物隐患大,生命通道需畅通”“告别楼道杂物,拥抱安全生活”……在兰州各个小区,这样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老旧楼院,楼道堆放杂物司空见惯。针对楼道堆物堆料问题,各街道、社区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专项整治行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然而,令人无奈的是,不少小区的楼道堆物现象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清理之后没过多久,又会悄然“回潮”,重新占据公共空间。这一“顽疾”为何如此难以根除?记者深入兰州多个小区展开了调查。

1

怕脏图方便 出行工具“霸占”楼道

在火车站街道红东路社区红八小区,记者走进一栋居民楼看到楼梯间被各种出行工具塞得满满当当,自行车、电动车、儿童滑板车、轮椅……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使原本就不宽敞的楼道变得更加狭窄,居民只能侧身通过。“这车子天天要用,拿进屋里太麻烦,而且车轮子脏,弄得到处都是灰。放外面吧,又怕被偷,楼道里好歹安全点。”居民赵先生一边费力地从一堆自行车中挤出一条路,一边无奈地说。

记者走访发现,类似的情况在兰州许多小区都很常见。有些居民为了图省事,将楼道当成了自家的“免费停车场”,完全忽视了消防安全隐患。在七里河区西站一小区,有居民将电动车直接停放在电梯间门口,导致电梯门都无法完全打开。物业工作人员多次张贴通知、上门劝说,但效果甚微。“我们也没办法,只能一次次地清理,可前脚刚清理完,后脚他们又放回来了。”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满脸疲惫地说。

走进火车站附近一老旧小区,楼道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信报箱下堆满了破旧的柜子、废弃的花盆,墙面上挂着的晾衣架摇摇欲坠,地面上则散落着各种纸箱、塑料桶等杂物。这里的楼道不仅狭窄,还堆满了杂物,行走时稍不注意就会被绊倒。

“这些东西扔了可惜,留着又没什么用,放在家里占地方,只好堆在楼道里了。”居民李阿姨无奈地说。她的房子只有60多平方米,空间十分有限,一些旧物件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又舍不得丢弃,只能堆放在楼道里。记者看到,李阿姨家门口摆放着一个破旧的衣柜,里面塞满了旧衣物、旧鞋子和各种杂物,衣柜顶上还放着几个纸箱,几乎挡住了一半的通道。

在九州轩盛润邸小区,记者同样看到了类似的场景。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子面积不大,孩子的玩具、旧家具等没地方放,只能放在楼道里。“这些东西虽然不常用,但说不定哪天还能派上用场,扔了怪可惜的。”该居民说。

2

堆物只求不碍己

在兰州的一些老旧小区,部分居民的公共意识淡薄,是导致楼道堆物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九州花坛工程局家属院,住在顶楼的王大爷在楼道里堆放了大量的杂物,包括旧家具、木材、废弃的生活用品等。当记者询问他为何要在楼道里堆放这些东西时,王大爷满不在乎地说:“我住顶楼,平时也没多少人上来,放这里不影响别人。而且这些东西我还能用得上,放家里太占地方。”

记者了解到,像王大爷这样的居民并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楼道是公共区域,大家都可以使用,只要不妨碍自己就行。还有一些居民甚至将楼道当成了自家的“私人领地”,随意堆放杂物,甚至私自搭建储物间。在七里河区的某小区,有居民在楼道里安装了一扇铁门,将公共区域圈起来,作为自己的储物空间,严重影响了其他居民的通行。

3

“占便宜”心理作祟 引发破窗效应

“楼道堆物屡禁不止的根源,其实是部分居民的‘占便宜’心理在作祟。”茗悦物业公司经理张伟说,他干了20多年的物业,在兰州和外地有多家物业公司,当一户居民发现将物品堆放在公共区域既方便又不用承担后果时,其他人就会产生跟风心理,认为“不占白不占”。这种破窗效应一旦形成,楼道堆物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两户邻居因为一点小事产生了矛盾,其中一户为了“报复”对方,故意在楼道里堆放了大量的杂物,挡住了对方的家门。另一户见状,也不甘示弱,将更多的杂物堆放在楼道里。就这样,两家互相“攀比”,楼道里的杂物越来越多,最终导致整个楼道几乎无法通行。

“这种‘占便宜’心理不仅影响了小区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张伟说。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堆放在楼道里的杂物将成为阻碍居民逃生的“拦路虎”,后果不堪设想。

4

清理整治困境:执行难题交织 需多方共同努力

面对楼道堆物问题,全市各个街道、社区和物业虽然多次开展清理整治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陷入“清了又堆”的恶性循环。在清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

“每次清理都有居民不配合,他们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九州大道社区工作人员小满无奈地说。有些居民甚至在清理人员刚离开时,便将杂物重新堆放在楼道里。而且,在清理过程中,居民们还会“相互看齐”,如果看到别人家的杂物没有清理干净,自己也不愿意配合。这使得清理工作难度大增,往往陷入“清了又堆、再清再堆”的尴尬循环。

“有些居民根本不配合,清理完又堆积起来。”轩盛润邸小区物业公司的王经理说,首先是沟通协调难。当工作人员上门劝说居民清理乱堆乱放的杂物时,部分居民态度强硬,拒不配合。有的居民认为自己的物品放在楼道不影响他人,没有必要清理;有的居民则以各种理由拖延,如“没时间处理”“不知道怎么处理”等。物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其清理楼道杂物,但一些居民不仅不配合,还对工作人员恶语相向,使得清理工作难以推进。

其次是杂物处理难。清理出的杂物种类繁多,包括废旧家具、电器等大件物品,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街道社区和物业没有专门的处理渠道,只能联系废品回收站,但废品回收站往往因价格等问题不愿意接收,导致杂物无法及时清理,只能暂时堆放,影响小区环境。

此外,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也是楼道堆物反复的重要原因。虽然每次清理行动都能让楼道暂时恢复整洁,但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措施,清理后不久,杂物又会重新出现。一些小区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巡查制度,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新的堆物行为;部分小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缺乏有效的处罚手段,对违规居民无法形成有力的威慑。

楼道堆物“顽疾”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居民生活空间局限、使用便利需求等现实原因,也有公共意识淡薄、“占便宜”心理等思想层面的问题,同时清理整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也使得这一问题难以根治。要彻底解决楼道堆物问题,需要街道、社区、物业和居民多方共同努力,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打通生命通道,还居民一个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