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红旗汽车发展历程,自 2018 年发布全新品牌战略,从 “国车” 向 “国民车” 转型后,销量实现飞跃式增长。2017-2022年,徐留平董事长任期内红旗汽车曾创下销量神话。彼时的2022年,红旗汽车已经达到了31万辆的年销售额,实现了65倍的销量增长。
但近两年增速明显放缓,新能源转型也面临诸多争议。
2023 年,红旗设定 “确保 50 万辆,力争 60 万辆” 的销量目标,但实际零售销量仅为 37 万辆;2024 年,红旗销量虽达到 41.18 万辆,同比增长 17.4%,但仍与目标存在差距。
进入 2025 年,1 - 3 月红旗品牌销量为 10.91 万辆,同比增长 8.8%,增速较以往有所放缓。所以说,单看卷面成绩,红旗汽车的销量的确在逐年攀升,若是看增速,不难发现红旗汽车已经有了“内忧”。
回顾这些销量变化的同时,不得不细细品味红旗汽车产品矩阵当中各车型的具体表现。2024年节能车(燃油+混动)销量29.7万辆,占比72%,也就是说,红旗汽车的新能源产品,市场渗透率仅有不到30%。这一表现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新能源产品布局方面,红旗虽已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如 E - QM5、E - HS9 和 EH7 等,但市场反响平淡。
红旗 E - QM5 2024 年销量为 10863 辆,且主要销售渠道集中于网约车市场,个人用户购买量较少。在看高端车型市场,旗舰车型H90 24年总销量7,763辆,同比下降49.9%;12月仅售550辆,同比下滑65.9%7。新能源高端车型E-HS9全年销量仅9辆,EH7仅899辆,远落后于理想L8(参数丨图片)(5,457辆)等竞品车型。
红旗汽车在产品矩阵表现上,短板尽显。节能车占比过高,新能源渗透率低,错失行业转型先机。高端车型销量惨淡,H90 销量骤降,新能源高端车更是无人问津,与竞品差距悬殊。这反映出红旗在产品布局、市场定位和产品竞争力打造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销量不好,究竟是谁的锅?智能化布局、营销模式还是产品质量?在智能化布局上,红旗于 2024 年推出的九章智能平台,宣称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看似技术先进,实则量产车型仍停留在 L2 + 水平。这意味着消费者在实际购车后,无法享受到宣传中的高阶自动驾驶体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蔚来 NOP、小鹏 XNGP 等竞品,早已在市场上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与迭代,为用户带来更接近 L4 级别的辅助驾驶体验,在高速领航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上更为成熟和实用。红旗九章平台所搭载的红旗司南智驾系统,即便在应对常见的城市路况,如复杂路口通行、拥堵路段跟车时,也难以实现流畅、精准的辅助操作,让用户对其智能化能力存疑。
在数字化营销层面,红旗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以抖音平台为例,2023 年其官方账号平均点赞量不足 5,000,而同期蔚来超 3 万。这一数据差距,反映出红旗在内容创作与用户互动方面的短板。红旗官方账号多以产品参数解读等较为生硬的内容为主,缺乏像蔚来那样,通过讲述用户故事、打造生活场景等吸睛且能引发情感共鸣的视频。在跨界营销方面,红旗与敦煌研究院的联名活动,仅停留在车身彩绘等表面形式,未能深入挖掘双方文化内涵并进行有效融合,难以吸引更广泛消费群体,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传播,让品牌错失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产品质量更是成为红旗汽车发展的 “绊脚石”。在 2023 - 2024 年间,大量质量投诉如潮水般涌来。红旗 H5 被消费者投诉车机卡顿现象严重,在操作导航、多媒体娱乐等功能时,反应迟缓甚至死机,极大影响驾驶体验;刹车故障问题更是危及行车安全,引发车主强烈担忧。红旗 HS5 也被曝光发动机异响频繁,影响车辆动力输出稳定性,电瓶故障还导致车辆无法正常启动,给用户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这些频发的质量问题,让用户对红旗汽车的品质信任大打折扣。
红旗经销商单店月均销量不足 60 台,远低于行业健康水平,清晰地表明其渠道扩张红利已见顶。过去依靠大规模铺设 4S 店来提升销量的策略,如今难以持续。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经销商面临销售压力大、盈利困难等问题,部分经销商甚至出现经营困境,这对红旗汽车的市场覆盖与销售服务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阻碍品牌销量增长。
红旗的困境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普遍挑战:既要维持历史积淀,又需拥抱新势力打法。若不能解决定位模糊、技术滞后与用户信任危机,仅凭“国家队”光环恐难持续。正如行业评论所言:“真正的旗帜,不应插在山顶供人仰望,而需在风暴中猎猎作响。”红旗汽车若想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重回增长轨道,必须正视上述问题,从加速智能化技术落地、革新营销模式、狠抓产品质量、重塑品牌形象以及优化渠道运营等多方面发力,否则在市场洪流中恐将面临更大生存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