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岭社区女子义警队创新幼儿防溺水教育实践探索
为切实增强幼儿防溺水安全意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5月14日,西坪镇牧牛岭社区女子义警队在西坪镇派出所统筹指导下,走进西坪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为幼儿安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一、童趣化互动设计,激活安全教育“内生动力”
活动以“游戏破冰”开场,义警队员通过“萝卜蹲”“找朋友”等经典幼儿游戏迅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消除陌生感,有效调动参与积极性。在知识讲解环节,义警队员紧扣幼儿具象化认知特点,采用“动画演示+儿歌传唱+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法:通过防溺水动画短片直观呈现危险场景,以朗朗上口的原创儿歌强化记忆,借助救生圈、卡通竹竿等道具模拟溺水施救过程,并创编防溺水手指操,将“不私自下水、遇险要呼救”等抽象规则转化为幼儿可模仿、易操作的行为动作。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安全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显著提升幼儿的知识吸收效果。
二、情景化问题导向,构建安全认知“实践闭环”
活动特别设置“防溺水知识抢答竞赛”环节,围绕“发现同伴溺水如何求助”“安全游泳场所选择”等核心问题,通过提问、抢答、即时点评的互动模式,引导幼儿在思考与应答中巩固安全知识。义警队员针对幼儿回答进行具象化反馈,例如通过情景演绎示范“拨打110时说明具体位置”“使用长竹竿辅助救援”等正确做法,帮助幼儿建立“识别风险—规避危险—科学施救”的完整认知链条。这种以问题为驱动、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策略,有效填补了传统安全教育中“知”与“行”的鸿沟。
三、协同化资源整合,夯实安全防护“社会网络”
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彰显了“警—园—社”协同育人的治理效能。西坪镇派出所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社区义警队提供实践力量,幼儿园搭建教育平台,三方联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这种模式不仅为幼儿安全教育注入了创新活力,更构建起常态化、可持续的安全教育机制。实践表明,幼儿安全防护需突破单一主体局限,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资源,形成安全教育长效化、场景化、生活化的生态网络。
此次防溺水教育活动以创新理念与扎实实践,为幼儿安全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启示我们:幼儿安全教育既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以趣味化、游戏化形式提升参与度;又需强化多方协同,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教育与生活场景。未来,唯有持续深化“家校社警”联动机制,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专业化发展,才能真正为幼儿成长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让安全意识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李海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