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协办的“家国万里 时光故事会”上海市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主题活动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举行。
此次主题活动在宣传片《家书》启幕,视频中每一张泛黄的信纸、每一个斑驳的邮戳,都凝结着游子的乡愁、父母的叮咛,更承载着家国同构的深厚情怀。
活动现场,多组受邀家庭陆续登台,动情讲述跨越年代的家风故事和家国情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随后的“时光故事会”分享环节共分为海上传家宝、家国万里情、卓越热土梦、爱的三分钟四个篇章进行。
在“海上传家宝”篇章,徐光启、黄炎培两位上海名人的后代,以及代代守护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赠“江南第一牡丹”近500年的金书林家庭,带着他们的“传家宝”甘薯和牡丹先后登上舞台,分享感人的家风故事。
在他们的动情讲述中,现场观众看到了优良家风是如何代代相传,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奉贤邬桥学校的学生还在现场演出校歌《牡丹花开》,给每一位参会者献上一株牡丹花,把牡丹花的代表的“自信自强”的精神传递给千万家。主办方贴心地为每位观众准备了小礼物—爱的三件套“牡丹花种子、鞋拔子、不求人”,把家的温暖传递四方。
在“家国万里情”篇章,则通过几代从事国家建设工作的家庭案例,展现文明家庭传承优良家风,厚植家国情怀,为国家建设贡献家庭力量。这些家庭包括:父女两代共同为“大飞机”航空梦想发挥光和热的卢扣章家庭;从江南造船厂清洁工成长为焊接大师,为中国船舶事业厚植新时代“家”力量的朱瑞霞家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四代家训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王腾蛟家庭。
在“卓越热土梦”篇章,每一组新上海人家庭、外国人家庭、海归家庭都有一个可爱的昵称,夫妻二人2013年回国建立实验室,在玉米品质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影响力的“玉米之家”巫永睿家庭,诚信经营河鲜,生意童叟无欺,用自己朴素的家庭故事生动诠释新时代家庭观的“卖鱼郎之家”杨晓月家庭,父子两代来沪14年,亲历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小笼包之家”那哲父子(尼泊尔)。他们共同上台,将自己的故事写进RAP,共同吟唱自己对上海的热爱,海内外英才正通过家风建设吸引汇聚上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在“爱的三分钟”篇章,被称为“600号女神”的金金带来了一场催人泪下的心理实验,邀请四十组普通家庭进行“三分钟对视”,揭开了城市生活忙碌的节奏中,家长和孩子的心声和烦恼。现代生活彼此缺乏了解应该怎么办?林琳、汤贤懿两组家庭来到现场,用自己的故事给大家启发与思考。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时光邮筒,与会人员将自己手写的活动定制明信片投入时光邮筒,这些明信片将满载着大家的祝福,发往全国各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关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工作部署,深化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共同组织开展了此次活动,希望通过活动打造传承优良家风、引领家风文化的重要平台,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原标题:《以“家”为钥开启文明新篇章,“家国万里 时光故事会”昨在沪举行》
栏目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