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最近法国阵风战机被击落的事儿非常的火,这里给大家带来一篇《兵器知识》杂志2014年发表张亦弛大佬写的《 图解“阵风”战机“电子护身符”》,看看阵风机载自卫对抗系统有何优缺点,尝试探究为何被PL15打了闷棍毫无反应!


正文开始:

图解“阵风”战机“电子护身符”


显而易见的是,“阵风”战斗机并没有备隐身功能,因此在各种高威胁环境下的自身安全就全靠泰利斯公司开发的“频谱"(SPECTRA)全内置式机载电子战自卫系统。SPECTRA是"反制针对‘阵风’飞机的威胁的自卫装备”这句大白话介绍的缩写。


“频谱”系统包含分布在机身各处,通过专用数字总线相连接的的数个模块。最大技术特点在于这是一套完整的一体化全内置电子战设备,不需要载机额外占用挂点携带。当然为了满足这一设计要求,各类电子战系统的配套机载传感器、干扰机就只能见缝插针地分布在战斗机的各个“角落”。


“频谱”内置电子自卫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

3个雷达告警接收机(RWR)。其中两个位于进气口后部两侧,采用了近似保形设计,以减少机身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一个位于垂尾顶部的条形电子仪器仓后部下方,每个接收机覆盖范围为120o,覆盖的频率范围为2~40GHz(另有资料显示其最低副高200MH2频率范),通过与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对比,可识别来袭对手,其有效作用距离可达200海里以上。有资料显示,其对雷达目标的探测精度达到了0.1°基本和美国F-22A的无源探测系统相当。


相比之下,典型的三代机的雷达告警器的定位精度为5~10°左右,“幻影”2000-9的提高到了1°。精度0.1°意味着其角度精度已经达到有源雷达的水平,足以使“阵风”在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发动攻击,或是将这些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己方的防空压制战机分队,让其直接以反辐射导弹发动攻击。


2个DDM导弹逼近告警器(MAW),主要用于对导弹发动机工作阶段进行探测和定位。位于垂尾上部的电子仪器舱两侧。较老的型号采用了两个相交的平面设计,而DDM-NG新一代导弹逼近告警器则使用了半球形的外罩,内部装有鱼眼镜头,其探测范围覆盖战机360o。



3个激光告警接收机(LWR),其中两个位于机鼻两侧,一个位于垂尾顶部武器舱后部中间,每个能提供120°的覆盖。可以实现对激光源的定位于用途分析。目前,大量地面防空火力采用光电传感器而非雷达,越来越多的飞机也开始装备红外搜索跟踪装备,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激光告警能帮助飞行员确定威胁来源、采取规避措施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3部有源干扰机,其中两部位于鸭翼根部,负责前半球干扰,另外一个位于垂尾翼根。其有源干扰机采用有源固态相控阵技术,能同时干扰8个目标。干扰机可形成极为狭窄的针状波束,在干扰一个目标时,不会被其它目标截获。据称,该干扰机具备隐身干扰模式。目前尚不清楚隐身干扰模式的具体作用机理,但可能使用了主动对消技术。


(注释:棍B/C也有类似设计)

另外,在靠近机翼后缘的机体,类似于尾撑的部分,装有红外干扰弹/诱饵抛放装置,机尾两侧还装有箔条投放装置。



和美国F-35的分布式孔径系统相比,“阵风”似乎还少了一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实际上,“阵风”装有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虽然名字是独立的,但是该系统与“频谱”系统密切集成在一起,其作用和F-35的分布式孔径系统毫无二致。


“阵风"的红外搜索和追踪系统名为“前扇区光学系统"(FSO,法语缩写OSF),装载在“阵风”座舱风挡前部,用于搜索、目标识别、测距、自动目标识别和跟踪。FS0被认为是一部真正的被动光电雷达,能提供远程侦察、空对空以及空对地多目标角度跟踪与测距,敌我识别等任务,在与火控雷达及“频谱”电子战系统密切配合下,大大的提高了“阵风”的态势感知能力。


FSO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通过电视的外形识别,减少误伤机率;减少雷达开机时间,降低被发现的概率;用于发现和跟踪敌方隐身战机;利于追踪进行反雷达跟踪战术防御机动的敌方战机,提供精准测距,角度追踪与目标识别服务;协助对地精准打击轰炸任务。


FSO由两个模组子系统构成:第一部分为第三代红外成像线模块,能全天候在远距离外监视并自动追踪多个空中或地面目标。第二部分为电视/激光测距仪模块,其能生成高分辨率目标影像,可在远距外进行测距,敌我识别以及目标排序功能。


FSO在高空对空中目标有效探测距离130千米,低空约110千米;其电视影像识别距离50~55 千米;激光测距仪有效测距距离22~40 千米。


在2001年的测试中,FSO上的电视光电跟踪系统曾经在穿透薄云后,成功在红外型“米卡”空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外跟踪到一架“幻影”2000D战斗机。


在2003年的试验中,一架使用空对空光电摄像模式的“阵风"在6100 米高度,对约90千米处的1架空中加油机进行持续监视跟踪。


关于为何阵风自卫对抗系统如此全面: 明面上3*120°激光告警+3*120°雷达告警+2*180°红外逼近告警+3*120°雷达干扰+热焰弹红外诱饵+铝箔条雷达诱饵+(可选)拖曳式雷达诱饵,很完备了,却没及时发现PL15?


小海豚认为,激光和逼近告警基本没有用,因为在这个距离PL15估计早就关机了。至于雷达告警接收机,目前已知PL15用的AESA导引头,如果使用了LPI波形,或者其他不同于传统平板缝隙导引头的信号特征,那阵风是没有反应不会告警的,自然不会有后续对抗,具体还可以参考这几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