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提起1950年6月就义于台北马场町的4烈士,就不得不提吴石的副官聂曦,但是事实是此时聂曦不是吴石副官,而吴石的副官王正均也是吴石情报组成员,但是他比4烈士晚就义2个月。

今天就让我们了解吴石情报组最为关键的2个“副官”。

1、聂曦的重要性

聂曦1917年出生于福建福州。聂曦在福州三坊七巷宫巷长大,本家亲戚聂能辉家居住在三坊七巷怀德坊水玉巷。聂能辉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对聂曦产生了很大影响。聂曦长大后参加了国民党军。抗战时期,出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的吴石,将聂曦这个福州老乡选调到身边当随从副官。



聂曦追随吴石转战抗日战场,一身正气的他对吴石非常忠诚。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吴石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史料局(1948年5月改为国防部史政局)局长,他安排聂曦兼任史料局(史政局)总务组组长。

吴石与共产党人秘密接触,聂曦都忠诚地履行好安全保卫责任。重要的时候,吴石安排聂曦向党组织传送搜集来的军事情报,聂曦从未失手。1949年初,吴石为传递情报经常坐火车往返南京与上海,有时亲自到上海愚园路俭德坊2号何遂住所送情报。

何遂是吴石的密友,时任国民党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要的统战关系和情报关系。何遂儿子何康是中共地下党员,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安排,何康担任吴石的交通员。在随扈过程中,聂曦与何遂及何康都非常熟悉。紧急时,吴石包好情报,写明“何遂收”,由聂曦送达。

吴石为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决定性胜利立下奇功,其中就有聂曦作出的重要贡献。

1949年2月,吴石就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聂曦作为副官随行。经吴石、聂曦选拔,王强担任了吴石的随从参谋。

5月,已败退台湾的国民党电令吴石将保存在福州的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运送台湾。吴石以“军运紧,调船难”为由,仅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列为第一批,派人先运往台湾。6月上旬,根据吴石的命令,聂曦和随从参谋王强等把余下的298箱绝密档案全部转移到位于福州仓前山麦园路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

8月15日,也就是吴石飞赴台湾的前一天,聂曦把王强秘密带到吴石住所,吴石盼咐王强保护好这批档案,并与福建省研究院院长黄觉民和立法委员刘通联系。8月17日福州解放,王强很快把这批军事绝密档案全部移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



1949年8月16日,聂曦随同吴石奔赴台湾。此时,吴石已升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长陈诚,这时担任在台湾新组建的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凭借与陈诚的关系,吴石推荐聂曦担任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聂曦就任交际科长前,设法调来潜伏在国民党国防部的年轻军官王正均担任吴石的副官。

2、王正均的革命之路

1924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王正均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怀德坊水玉巷赛月埕2号。父亲王鸣琦,又名王桂尹,幼承家训,饱读诗书,是位儒生。母亲练时馨,出身福州望族,为远洋世家练氏之女,幼读私塾,毕业于福州女子家政学校。王正均出生时,家道中落,家里主要依靠当小职员叔叔的微薄收入接济生活,父亲做些抄抄写写的零工补贴家用。王正均兄弟姐妹四人,其为长子,下有胞弟王正臻、胞妹王正椿和王正禧。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王正均一家生活陷入困境,奶奶因饥寒交迫而病故。1939年,王正均从福州私立福华中学毕业,因无钱缴学费,学业优良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

1940年,王正均父亲被活活饿死,停尸三天无钱下葬,家里将王正均最小的妹妹王正禧以30公斤地瓜面和两块光洋的价格,卖到平潭给人当童养媳。王正均用卖妹妹所得,含泪将父亲安葬。

为了养家,刚满16岁的王正均托人帮忙开了一张高中毕业文凭,我到了一份在福州市郊郭宅乡抄写田赋粮册和户籍册的工作,每月薪酬50公斤糙米,但只做了三五个月就失业了。王正均只好像父亲当年一样,利用自己的一手好字和好文章,替人代写家信赚钱养家糊口。

抗战胜利后,王正均考入国民党福州新闻检查处当文员,全家搬到三坊七巷宫巷,与吴石副官聂曦家为邻。经常来聂曦家的聂能辉,是王正均居住在三坊七巷怀德坊水玉巷赛月埕时的邻居。在宫巷居住生活期间,王正均与聂能辉过往甚密。而将王正均引上革命道路的,正是聂能辉。

聂能辉是福建闽清人,中共地下党员,吴石副官聂曦的亲戚,也是王正均二婶娘家的亲戚。抗战初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下,聂能辉与一批福州热血青年参加了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被俘,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后参加赤石暴动成功越狱,重新回到了新四军,被中共地下党组织派往福州从事地下工作。

南京解放前夕,聂能辉在江苏被捕,后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1946年,王正均受中共地下党组织指派,打入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为中尉军官。王正均堂弟王兴(原名王正兴)后来回忆:

“一天,忽闻堂哥王正均要去南京,去得非常突然,甚至连同母亲打招呼都顾不上。不久,他从南京回来就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中尉了。至于是谁介绍去的,怎么当军官的,连王正均的母亲都不知道。”

据史料记载,中共地下党组织充分利用福州人重乡谊的性格,将一批福州进步青年安插到国民党国防部等要害部门,王正均就是其中之一。王兴后来回忆说:“王正均突然高就,我们全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把整个家族所有沾亲带故者过滤了一遍,没有发现一个人在军界工作。”而王正均突然穿上军装进入国民党军队中枢机关,背后正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布局。

3、在台湾潜伏的日子

聂曦外表英俊,处事精干,长袖善舞,广泛活跃于国民党军中,建立起方方面面的交谊关系,为吴石开展情报工作提供了方便。但吴石并没有对聂曦明示中共的机密和组织关系,而是心照不宣,凭着多年来的信任,具体分派给他一些工作任务。聂曦从不过多询问,总是干净利索、滴水不漏,积极圆满完成吴石交办的任务。

1949年秋,聂曦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香港,将吴石搜集的一批重要军事情报交给中共中央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第二工作队负责人万景光。

1949年8月,中共台湾省工委机关报《光明报》遭到破坏后,国民党在全岛大力搜捕地下党组织,严控人员进出台湾岛,实行极为恐怖的高压政策。特别是负责全岛军事行动的陈诚,鼓励检举揭发,一时间,整个台湾陷入一种疯狂状态,告密揭发成风,人人自危。



王正均随国民党国防部先迁广州再迁台湾,继续在国防部二厅任职。到台湾后,王正均很快就与吴石、聂曦取得了联系。此时,吴石已经升任国防部参谋次长,聂曦担任国民党在台湾新组建的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在就任交际科长之前,聂曦与新派来担任吴石副官的王正均交接了工作。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刘人寿后来回忆:“吴石赴台后,曾派人到香港与我联系过,许多事都请示我们,我知道他换了副官。”

王正均在吴石情报组承担的主要工作,是为吴石收集、传递情报。据国民党相关档案记载,王正均主要在吴石与陈宝仓之间传递情报,并将陈宝仓绘制成表格的国民党在台湾驻军部署及沿海防御工事图等重要情报,交给中共地下党交通员,最后这些情报辗转送到了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手上。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派遣秘密党员朱枫由香港赴台,担任吴石的交通员。朱枫与吴石取得联系后,吴石向她提供了多批极为重要的绝密军事情报。朱枫迅速把吴石提供的情报传回祖国大陆。事后证明,吴石提供的这些情报极具军事价值,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此时,朱枫与吴石每星期联络一到两次,每次都是聂曦安排、随同和做掩护工作。

朱枫还单独联系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第一次被国民党特务抓获,但他择机逃跑,摆脱特务后潜藏起来。一天,他设法在与朱枫约定的会面地点建昌行南北杂货店,留给朱枫一张字条。朱枫看到“老郑”(蔡孝乾代号)留言后,知道又有地下党员被捕了,“老郑”让她早日离开台湾。

尽管蔡孝乾并未与吴石直接接触,但特务们在他的记事本上查出了“吴次长”三个字。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内姓吴的副部长虽不多,但身居高位的吴石一时还没有彻底暴露。

这时,中共台湾省工委和许多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国民党在岛内实施戒严,进出台湾的海空通道全部被控制、关闭,去往香港的航运断绝,岛内抓捕中共地下党员风声鹤唳。没有国民党高官帮助,任何人都很难离开台湾。紧急关头,朱枫求助吴石。

之前,聂曦已经冒死出面为一位地下党员办理了“出境证”。



由于朱枫面临危险,吴石冒险决定送离朱枫,再次交代老部下聂曦办理。朱枫离台只能乘飞机暂避到还为国民党军队所控制的浙江舟山定海,然后另外设法私渡回祖国大陆,但如何乘飞机前往舟山定海也让人颇费脑筋。

聂曦设法为朱枫办了一张“出境证”,又找到在国民党空军司令部任职的参谋王济甫,打听到最近有一架从台湾飞往舟山定海接送兵员的军用运输机,便又通过空军朋友的关系搞到了一张搭乘许可证。

1950年2月4日,这天是农历立春,聂曦开车接上朱枫,由王济甫陪同一起前往机场,一路上所有检查盘问都由王济甫应付,朱枫非常顺利地登上了飞机。聂曦向吴石作了汇报,他们心里颇为安慰,期待朱枫能从舟山定海平安回到祖国大陆。

很快,国民党特务就循线查到朱枫飞往舟山定海。

2月18日,朱枫在舟山被捕。聂曦帮助朱枫乘机离台的事证,成为他“通共”的直接证据,“共谍”嫌疑被进一步确证,聂曦深陷囹圄。吴石也因此暴露,于3月1日被捕。

4、英勇就义

1950年2月,聂曦被捕,押往国民党保密局监狱刑讯。3月,吴石、王正均、陈宝仓也相继被捕。

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聂曦、王正均都采取了拒不承认、“死不悔改”的态度。聂曦除对于自己经手办理的事证“供认不讳”,没有其他呈堂证供。王正均对任何问题都以“不知道”“不懂得”相答。国民党特务诱劝他们:“你们仅是副官,系吴石从犯,只要认罪,只要悔过,或许能保住性命。”



但他们宁死不屈,不愿以牺牲革命气节而苟且偷生。王正均在绝笔信中写道“我无言可诉”,抱定了献身的坚定决心。

经严酷审讯,国民党特务一无所获。审讯情况上报后,蒋介石暴跳如雷,亲手下达了“吴石匪谍案”死刑令。1950年6月10日,聂曦与吴石、朱枫、陈宝仓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临刑前,聂曦留下了一张英雄照:身穿白衬衫,下半身扎在军裤内,脚穿马靴,两手反绑在背后,但表情自然,面露微笑,英气凛然。

照片公布后,台湾岛内媒体纷纷报道称,“聂曦形象英武,大义凛然,死前毫无惧色”,他忠贞不屈的光辉形象被广为传颂。聂曦临刑前这张照片,堪称舍生取义的经典瞬间,令人惊叹不已。

1950年8月10日,第二批因“吴石匪谍案”被判处死刑的王正均等人被押赴台北马场町刑场。临刑前,王正均镇定地给在台湾省储蓄公司当职员的堂弟王沣(又名王正鲁)写下绝笔信。

全文如下:

鲁弟:
一、我因吴石案被牵连处死。
二、所有我之衣服用具均寄存在前次长吴石公馆(可往查中正西路185号吴阴先兄)。
三、我无言可诉,四婶只我一子,未奉终养,天下以均为不忠不孝之人。希你日后归家视四婶为己母,椿小二妹已长大,宜嫁之也。
四、你应好好做事小心谨慎为要。
你见此书时吾为阴间一鬼矣。
草草顺祝康安

鲁弟是王正均在台湾的堂弟王正鲁。由于王正均尚未婚娶,孑然一身,遗信只能写给这位最亲的亲人了。信中主要是交代后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王正均抱憾忠孝不能两全,但他已下定决心“无言可诉”。可以看出,王正均已放下一切,直面生死,甘作“阴间一鬼”。遗信几经辗转终于从台湾送回祖国大陆,由王正均堂弟王兴珍藏。2011年,王正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聂曦、王正均作为吴石情报组的重要成员,担负着协助吴石开展情报收集传递和其他秘密工作的重要使命。他们追随吴石,潜入台湾,深入虎穴,冒着生命危险圆满完成任务,直至暴露英勇就义。他们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献身祖国统一事业的壮丽篇章!他们的革命气节,他们的忠贞不屈,永远令人景仰!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