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巴西电影《我仍在此》即将在中国大银幕上映,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位母亲的视角,讲述了在时代洪流中被迫重建自我和家庭的故事。
记者注意到,今年电影院已上映了多部冷门国别电影,如拉脱维亚动画电影《猫猫的奇幻漂流》,阿根廷、西班牙电影《荒蛮故事》,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墨西哥、美国合拍片《厨房》,瑞士、法国合拍片《狗的审判》等,大多是各国际电影节的入围或获奖作品。
斩获众多国际大奖 巴西真实故事改编的力量
电影《我仍在此》已获得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以及第82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等重磅奖项。
影片改编自马塞洛·鲁本斯·派瓦同名回忆录,背景设定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巴西,费尔南达·托里斯饰演的女主角尤尼斯在丈夫鲁本斯·派瓦被秘密逮捕,家庭骤然崩解后,面对困境,以惊人毅力从家庭主妇蜕变为职业律师,追寻事情真相,并在动荡社会中守护子女成长,以微笑与坚韧对抗困难与挑战。
4月20日,《我仍在此》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展映就引发热议,影片通过原型人物的真实命运,展现了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对抗残酷命运,在绝境中重建生活。细腻克制的叙事下,埋藏着汹涌的情感张力——当命运的重锤落下,平凡女性迸发出的生命力,令观众数度哽咽。记者看到,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我仍在此》就宣布引进并即将上映。
近期该片于北京举办首映礼,现场不少观众表示,影片不仅讲述的是一个母亲的故事,更是对所有书写历史女性的一种深深致敬。影片中直戳人心的画面莫过于“要笑,笑出来”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就是女主角面对残酷命运最有力的回答。演员姚晨现场也表示,这是一个关于母亲、关于女性、关于人的故事。面对困境,电影的主人公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令人震撼。
注重社会议题和艺术表达 拉脱维亚等多国佳作接连上映
今年上半年,已有不少国际冷门佳作登上了中国大银幕,有影迷表示,电影市场在引进片方面的选片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电影节获奖作品+社会议题+艺术表达”的选片逻辑。
拉脱维亚动画电影《猫猫的奇幻漂流》全片无对白,通过细腻制作、精美画面、真挚情感以及深刻哲思,征服无数观众的同时也征服各大国际奖项评审,先后获得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等奖项。
阿根廷、西班牙合拍片《荒蛮故事》4月经典重映,六个独立短片,讲述以航班、饭馆、路怒、罚单、肇事和婚礼为主题的复仇故事。有观众锐评表示,“有现代性,特色鲜明的黑色喜剧风格”。1月上映的瑞士、法国合拍片《狗的审判》,则凭借独特的视角、荒诞的情节以及对动物权利和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入围了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此外,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和墨西哥、美国联合制作的文艺片《厨房》,都以黑白色调为主。
《还有明天》以1946年意大利女性首次获得选举权为历史背景,讲述底层主妇黛利娅在家庭暴力与贫困中觉醒,在投票日实现自我救赎的黑色幽默故事。而《厨房》则聚焦移民家庭的美食传承,以味觉串联文化认同议题,摘得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片中一段长达十分钟的长镜头,展现了导演阿隆索·帕拉西奥斯的大师级美学。
【多说一句】 填补观众对多元叙事的渴求
今年以来,国产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海外发行一直被热议,电影市场致力于让中国故事被世界“看见”的同时,也让世界故事被中国“读懂”。今年上映的这些冷门国别影片虽非商业大片,却凭借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艺术表达,填补了中国观众对多元叙事的渴求,也频繁引发热议。
记者了解到,除了院线公映,日常一些主题电影展也为影迷们准备了精彩佳作。比如,今年全国巡展的法国电影展映就带来了10部影片,其中多部曾入选戛纳、威尼斯、安纳西等国际知名电影节,并斩获法国电影凯撒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今年卢米埃影城推出的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电影展映,七部佳作都有着独特的视听美学和开放的主题。
再比如,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就组织了一批冷门佳作,包括安哥拉导演莎拉·马尔多罗的《桑比赞加》4K修复版,这是非洲第一部女导演拍摄的剧情片;玛瓦·纳比利的《被征用的土地》4K修复版,这是伊朗第一位女导演的名作;《第阿诺亚战场》4K修复版,是“非洲电影之父”塞内加尔导演乌斯曼·塞姆班的代表作。电影节“环球视野”单元还精选了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三国影片,并在“丝路亚洲连线”单元集结了丝路沿线国家的最新力作。
这些都以行动诠释了“电影是世界的语言”,呼应了中国电影开放多元、拥抱世界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时间5月13日晚,第78届戛纳电影节正式开幕,接下来,或将有更多国际佳作登陆中国大银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