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让癫痫成为18岁藏族少年次仁(化名)人生的“枷锁”。每周发作,严重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即便每天服用4-5种抗癫痫药物,病情仍持续恶化。他所患的多灶性癫痫,正是难治性癫痫中的“硬骨头”。

在西藏日喀则,父母带着次仁辗转多家三甲医院,却一次次失望而归。一年前,近乎绝望的一家人慕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综合癫痫中心。主任医师周洪语接诊后判断,传统药物和常规手术难以起效。

入院后,专业团队通过发作症状学分析、高分辨率脑电图监测和影像学三维重建,初步锁定右侧顶枕叶可能是主要“责任病灶”。次仁随后接受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术,颅内电极监测最终确认右侧顶枕叶为异常放电“元凶”。

考虑到植入电极后直接手术感染风险高,癫痫团队先为次仁实施热凝毁损术,借用颅内电极处理癫痫发作关键节点。热凝后患者发作明显减少,但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烈美告知家属,热凝范围有限,大部分患者需二期开颅手术,建议先出院观察3-6个月,根据发作情况决定后续治疗。

热凝2—3个月后,次仁癫痫发作频次逐渐增多,复查途中甚至突发癫痫倒在路边。今年4月,周洪语团队决定实施右侧大脑半球后1/4离断术。这种手术被称为癫痫外科领域的“珠峰”,需在保留正常脑功能的前提下,精准离断癫痫网络扩散通路,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语言、肢体运动功能。

经过近6小时手术,团队凭借对脑解剖结构的深入理解和高超显微技术,成功完成离断。术后次日,次仁就能清晰对话;一周后可独立行走;术后近1个月无癫痫发作,复查脑电波平稳,磁共振显示离断范围精准。

出院当日,次仁父母将象征最高敬意的哈达献给周洪语团队。父亲扎西(化名)感慨:“以前觉得西藏离上海太远,但现在我们相信,最好的医生就在祖国大家庭里。”近三年,已有10余名西藏难治性癫痫患者在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重获新生。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冯军峰介绍,目前仁济癫痫中心可开展全类别癫痫外科手术,技术突破为多灶性癫痫患者带来新希望。我国超千万癫痫患者中,30%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周洪语指出,复杂病例需采用多模态评估定位致痫病灶,离断术相比传统切除手术能更好保护脑功能,而实施这类手术需要术者具备神经外科、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的复合型能力,这正是仁济综合癫痫中心的核心优势。

原标题:《仁济医院完成“毫米级”高难度手术,助西藏18岁癫痫少年重获新生》

栏目编辑:郜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