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成都是韦杰将军的第二故乡,一点儿没毛病。韦杰在成都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但最令他难忘的一件事,是他的一件“宝贝”被偷了。
1949年初,国民党在河南成立了第127军,隶属第19兵团,赵子立任军长。同年5月,该军的309师在湖北参加了第19兵团司令长官张轸领导的起义。其余的2个师,在赵子立的率领下逃往四川。
同年12月,赵子立在巴中地区起义。不久,赵子立被要求到成都开“起义、投诚军官”会议,由韦杰军长“护送”。
这是韦杰第一次去成都,他很好奇地问:“成都是个啥模样?”赵子立回答:“成都地肥粮广,要不诸葛亮怎么建议刘备占据蜀中?”韦杰接过话说:“诸葛亮再聪明,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还是挡不住兵败国破……”
作为败军将领的赵子立听后,哑口无言。
韦杰把赵子立送到后,去兵团部开了个大会。开完会后,他决定在城里买点东西带回去。司机谢维汉问:“买什么?”韦杰说:“四川太天潮,和太行山没得比。我们需要毛毯,买三条就行。”
谢维汉逛了几家店铺,依着韦杰的意思,买了三条俄国产的旧毛毯。韦杰自己留了一条最旧的,送给谢维汉一条,最后一条想着送给第61军副政委郭林祥。
谢维汉不解,为什么军长要买这么旧的毛毯?韦杰说:“这是给自己的一个惩罚。”这一解释令谢维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多年后,他才了解真实原因。
这天,韦杰接到消息,在蓬溪县学习的国民党第127军的校官们,向他举报赵子立“喝军官们的血”。原来,第127军起义前,获得了一批拨款。每位校官有三块大洋,用来购买大衣。而这笔钱,却被赵子立贪污了。
韦杰虽然同情“赵氏孤儿”(赵子立的家人都被裹挟着去了台湾)的遭遇,但喝兵血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他亲自陪同赵子立前往蓬溪县,给那些校官们退还了大衣钱。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1年,韦杰从61军军长改任60军军长,率部进入朝鲜战场,参加第五次战役。期间,180师打了大败仗,有人说“180师入朝作战前,编入了国民党军俘虏成分。”
对于这个说法,韦杰曾解释:“那时,成都已经解放1年,哪里来‘大量国民党军俘虏’?起义士兵和俘虏兵的概念截然不同。”受180师的影响,加之干部轮换等因素,韦杰于1952年9月不再担任60军军长。
在欢送会上,韦杰不忍住哭了:“对不起四川父老乡亲们,他们把儿子交给我,我却把他们丢掉了……”
之后,韦杰去了南京军事学院。1957年,院长刘伯承找韦杰谈话,想让他继续在军事学院工作。韦杰表示,他不是搞院校工作的料子,希望可以做点其他工作。
不久,刘伯承通知韦杰:“去四川怎么样?我看你去成都军区吧。”就这样,韦杰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成都对于韦杰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还记得,当年去兵团开会的时候,被小偷偷走了一支新买的钢笔。当时,那支“派克”笔价值5块多光洋,韦杰拿到手后,喜欢得不得了。
为了显摆一番,他故意把笔插在上衣口袋里。哪知道,仅2天的功夫,就被小偷给摸跑了。
韦杰气急了,大骂:“成都的小偷真厉害,偷到军长的口袋里来了!”为了挽回一点经济,韦杰才让司机买了旧毛毯。
之后,韦杰的文件、会议记录又用起了铅笔。身边人劝他:“再买一支派克吧!”韦杰摇摇头:“不买了,太贵了!”
特殊年代,韦杰受到迫害。重新恢复工作后,他在军区的“地位”急速下滑,1955年被授予的老中将,却成了排名最后的副司令员。有人替韦杰打抱不平,韦杰却想得很开。
韦杰说:“大乱未平。福州军区的副司令员里,不是有陈再道、王建安两位上将吗?王近山、周志坚不都是南京军区的副参谋长吗?”
尽管韦杰被免除了军区战备训练工作,被安排负责后勤农副业生产,但他的心却始终在部队全面建设上。
1972年,韦杰恢复了成都军区党委副书记职务,重新分管全区战备训练工作。
1983年以后,韦杰从军区领导的岗位退下来,成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此时的韦杰,按规定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军委给他派了一辆奔驰250车,车号为A12——1700。
对于这辆车,韦杰交给夫人郭毅保管。家里人不能公车私用。1987年2月3日,韦杰病逝。丈夫去世后,郭毅不仅把车交还了成都军区,还把家里在北京万寿路的一套房子交掉了。
郭毅对孩子们说:“这都是给你们爸爸的,我没权利享用。”
纵观韦杰的一生,有近30年的时光在成都度过。这个城市,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用开玩笑的话语说,“派克笔”被偷一事,肯定占据了他心里很重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