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孝清 通讯员 万泉君
气势磅礴的庐山,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白鹤振翅掠过粼粼波光;一望无际的长江,忽有江豚破浪而出,跃影如弓……江西省九江市以“一山独耸、二水合流”的山水格局,承载着56.44%的森林覆盖率、3400余种植物种群和全球95%的白鹤越冬种群,辖区风景秀美、水天一色。
近年来,九江市公安局以“守护一江清水、一脉青山、一域民生”为己任,创新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生态警务运行模式,以聚焦长江大保护、聚焦森林大防护、聚焦环境大治理“三个聚焦”举措为引领,剑指非法捕捞、盗采砂石、毁林狩猎等生态犯罪,打出科技赋能、机制革新、全民共治“组合拳”,在绵延的庐山群峰、奔腾的长江岸线和广袤的鄱阳湖湿地间,书写着新时代“生态警事”的硬核答卷。
科技赋能长江大保护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巡防”
“江面有可疑船只。”2月26日10时许,九江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接到无人机巡查预警,“一江三省四警”长江联合执法队(由九江市公安局与长江航运公安局九江分局、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安徽省安庆市公安局等四地公安机关共同打造的长江联合执勤模式)会同水利、海事等部门出动执法队员十余人,分乘两艘高速巡逻艇出击,对柴桑区城子镇长江重点水域一艘涉嫌非法采砂的运砂船进行围捕,当场拦截非法采砂船,查获非法江砂3000余吨。
这场雷霆之势的精准打击,正是九江深化长江跨区警务合作、升级打造水域治安“三张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九江公安将接处警系统、案事件系统的警务数据和水利、海事等涉水部门的案件数据成功接入风险隐患图、可用资源图、动态感知图“三张图”,采集录入水上治安员、网格员、志愿组织等可用资源信息2000余条,溺水事故多发区、防汛重点部位等风险隐患信息3000余条,800余台警用装备全量上图,实现“水域视频一览江湖、治安要素一网过滤”。
如今,“一江三省四警”联合执法队24小时屯兵水面,并融合海事AIS定位系统,形成“水陆空天”立体防控网。今年以来,全市涉渔类警情同比下降38%,涉砂类警情同比下降45.45%。
铁腕守护青山绿林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
清晨的庐山云雾缭绕,庐山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刘希操控着无人机掠过林海上空,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突然,系统发出警报,一处密林中疑似有人非法架设捕猎装置。民警迅速联合林业执法人员赶赴现场,精准定位并拆除陷阱,成功阻止一起盗猎行为。
去年以来,九江市公安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为引领,推动森林保护从“单一执法”向“多元共治”转型,构建森林资源保护新格局。
同时,九江市公安局深化“林长+警长”协作机制,联合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成立跨区域执法专班,全面推行“森治合一”改革,将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职责纳入派出所日常工作,依托“智慧森防”平台,整合无人机巡航、地面传感器等科技手段,构建“预警——巡查——处置——复盘”全流程防控体系,实现重点林区火情监测覆盖率100%,森林火灾刑事案件连续三年100%侦破。
在“源头治理”上,九江市公安局创新“公安提示函”制度,针对林区企业、农户违规用火、非法存放疫木等问题,联合行政部门发放风险预警函件26份,督促整改隐患88处,并调动“九江志警”等群众力量参与普法宣传和生态巡查。
2024年以来,全市开展“以案释法”进林区活动32场,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群众主动提供涉林犯罪线索较去年同期占比提升至5%。
警民共筑生态家园
从“末端打击”到“源头治理”
“多亏你们调解,现在鸟吃鱼、政府补,咱再也不和候鸟‘抢饭吃’了!”4月26日,共青城市虾农老李握着民警的手感慨道。
随着鄱阳湖越冬候鸟种群扩大,人鸟争食矛盾频发。九江市公安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创新“生态补偿+政策补贴”机制,按损失比例向受损农户发放专项补贴,全年化解纠纷32起,既守住了候鸟栖息地,又稳住了百姓“鱼篓子”。
永修县吴城镇用科技手段为候鸟架起“防护网”;共青城市构建“无人值守方舱+长航时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运用AI算法实时识别非法放牧、盗猎等行为,坐标直传执法终端;永修县创新“保护站、公安、医院”三方联勤机制,成立候鸟救助中心,为伤病候鸟进行救治放归……九江各地公安机关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无人机噪音会导致候鸟迁徙路线偏离。”吴城镇水上派出所所长汪奇介绍,当地增设15块禁飞警示牌,与摄影协会签订承诺书,建立200余份无人机使用台账,从源头规范拍摄行为。
“生态好了,游客多了,咱饭碗更稳了!”吴城镇村民徐大伯一句质朴的话,道出九江警民共治大美山水带来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