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小朋友提的问题。

简要回答下:

第一是网络社会的天然特质。

网络社会说穿了是陌生人社会。再熟悉,也是熟悉的陌生。你顶多知道他的政治观点和宏观叙事,你不知道他的生活与微观情致。

陌生人最无思想负担,谁也不欠谁,谁也不用委屈自己。

论坛时代我就提倡发贴实名制了。就是想迅速降低这种陌生导致的品质低下。为什么车站附近的饭店最不能进,陌生人交易,交易一次即再见。为什么传统乡村私人品德得提升,乡民互相借钱,根本不要打欠条,有借有还。但到了城市,人情相对陌生,谁还敢无欠条借出钱。有欠条都不容易收回。

第二是沟通成本的事。

世界上最昂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人活百年,也不过三万来天。所以,一个人愿意与你沟通,是在牺牲自己时间。如果不愿意与你沟通,网络的无门槛又导致你可以近身缠斗,他可不一腔怒气,喷不死你。双方最后都成了喷子。

第三是反喻文化的事。

正喻,就是有知识的,讲话给没知识的。高的,流转给低的。

网络的普及、民粹的盛行及政治正确的张扬,导致网络完全反喻,就是反着来,没知识的教训有知识的,低的砍高的,专家被骂作砖家,知识分子被骂作公知,甚至小兔腿一颠,蹦着去举报你。双方成了阶级敌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你骂他傻子,他骂你坏蛋。双方高下不同,但戾气相同。

第四,网络自成立起,就担负了一项额外的社会功能。出气筒。心理发泄器。当年凯迪的老牧怎么说,论坛就是个疯人院,大家都在论坛上发泄了,现实中的神经病会少点。这说的,神经病都跑网上了好吧。十几年前,闺蜜让我退网,做心理咨询师的她就说了,上网的都疯子。确实,你看看那个李宜雪,一个疯子,引导多少正常人跟着她发疯。

第五,社会经济的下行。

社会经济上行,大家都忙着挣钱数钱,生活有盼头,未来有期待,人们情绪自然良善。

社会经济下行,一切相反。民间有谚:沾光笑,够本急。

天天赔本,不够本,那得急成啥样。上得网来,看谁都不顺眼。

我在抖音遇到的这种人最多。上来就骂,你都丑成啥样了,还出来丢人。

我不就是拍了一个视频,说了自己某种观点么。

丑成我这样就不能出来了,那葛优呢。要不要一棍子打回去。再说你好看,你头像也不是人,也没看出人样呀。

第六,个人的失意。

人生事,不如意者八九。

但个人情绪,还应该自我控制与调节。

我这几年,遇到两件很痛的事。但我都自己消化中。直到现在都没消化完。但是,不诿过,不迁怒,是人起码的修养。

还有一种,情绪不良,是跟性格有关。

也就是我唯一愿意运用负能量这个概念的时刻。

比如我在饭桌上,说个动议。然后儿子头也不抬地一口否定。然后他那个爹,虽然早就抬起了头,但否定的口气,更决绝。我们仨非常好玩,互为掎角。老公说,咱们周末找个地方出去玩吧。我有点迟疑,哪里好玩呢?而儿子是,有啥好玩的,不如在家呢。我说,我想弄个乡村院子。儿子必然是:乡村你没住过,还没受够?而老公则是:成天净想些不值钱的……

笑死我吧。幸亏我脾气好,否则脾气上来,不得把他俩拍扁么。

三句话不投机。三人拉车,一个只管往天下飞,一个只管往地里钻,一个干脆躺车底。确实是负能量满满。

你想自家人饭桌上谈话都这德性了,你想在网上收获温情细语,做梦吧。中国人嘴含火药说话,估计还得延续很长时间。谁让咱们是发明火药的国度呢。所以说话都是扔炮仗。全靠那一股戾气呢。

如果戾气都没了,就到了全民失声的时代了。

这个也不好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