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贤母园承载的母教文化,到义门陈“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孝义家风;从汪山土库“修身立品、诗礼传家”的百年遗训,到井冈山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色箴言——江西这片热土上,家规家训如涓涓细流,滋养着赣鄱儿女的精神血脉,更凝聚成“家国同构”的文化基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江西省妇联推出“家规家训亮家风”专栏,展示全省优秀家规家训,展现赣鄱优良家风,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汪山土库程氏家训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家规家训: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不事人非,教子宜家;居乡为善,和邻睦族;恬淡俭约,度入量出;声华奢欲,非礼莫近;廉慎以持,敬业唯勤;修齐治平,兴邦利民。
程氏家族原居安徽歙县,唐末迁居南昌城西新建竹园,明正德年间迁居大汪山。嘉庆五年至宣统二年100多年间,共出举人21名,进士7名,翰林2名,大小官员、社会名流100余名。清道光年间出现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兄弟同朝为官盛况。程矞采任广东巡抚时修筑虎门炮台,程焕采在衡州府知府任上兴利除弊,程楙采任安徽巡抚时治水修堤、抢险救灾。
“忠、孝、廉、节”是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家规家训的精髓。对国家要忠,程氏三兄弟在各自职位上为国家做出贡献;对长辈要孝,家族注重孝道传承;当官要清廉,程楙采临别时父亲嘱托他“清、慎、勤”三字为居官之要;做人要有气节,程氏家族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坚守原则。家规家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道德思想,体现了对国家的忠孝、对理学的推崇和对自身修持的要求,规范着程氏子孙的言行举止,塑造了家族的精神之美。
冈上镇月池熊氏家训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家规家训:一要读书、每房要有读书人;二学吃亏、唯善吃亏谦让心;三际交往、信言不美、美言不实;四勤与耐、专注一经、不可泛骛;五得与失、见利得失、取之有道;六行思道、忍时风浪静、暴躁灭自身;七求知论、求知益智人、知识为明灯;八告诚语、身腐失天下、自重方存身;九人伦道、人间孝为先、福寿享百年;十心态安、心安茅屋稳、躬耕自资勤。
“要读书”、“学吃亏”等至理家训使得月池村因尚学重教响誉乡间。先人世昌公乃一贫儒,淳厚好学,创开私塾,开学馆名曰“心远学堂”,传教乡邻,相沿成习。继而设心远教育基金会,奖励族中有成子弟,故有清朝入仁者众多,其曾孙育锡、元锷继祖光“博学”、“志才”家风,承严复革新师训,抱科教兴国之志,兴办“心远小学”、“心远中学”,开江西近代教育之先河,时与天津南开、湖南明德,同列国中私立名校。虽战烽烟,几经迁校,但心远志坚,办学不缀。
其后,熊氏后裔走出月池,多有建树,于今4000多人在外创业,有人民解放军上将、中科院院士、国家级勘察大师,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博士、硕士4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130余名,成为闻名遐尔的“教授村”、“人才村”,文化底蕴深厚。
来源:省妇联家儿部、南昌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