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出来的时候,才580g,他那么小,那么脆弱,我都不敢相信,竟然能够救活,如今他已经8斤多了,抱在手里沉甸甸的,我们终于有一个孩子了!” 产妇小帆(化名)很感慨。
医院供图
四次流产史,想生个孩子咋这么难
来自绍兴的小帆(化名)是一名互联网公司职员,与丈夫相识相知相爱多年,小帆26岁时,两人步入婚姻,并立即计划生儿育女。
然而,命运似乎就在跟这对夫妻开玩笑。
婚后不久小帆就怀孕了,但是惊喜不过5周就自然流产了;紧接着,二次怀孕也是早孕期流产,连续两次的打击把这对夫妻吓坏了,二人隔了好多年都没敢再次备孕。时间一晃来到了2018年,小帆鼓起勇气再次怀孕,这次总算是挺过了早孕期,结果却在16周时莫名破水了,保胎没成功了。时隔5年后,小帆再次尝试怀孕,历史却再次重演,16周时候小帆破水继而又流产了。
接连4次流产实在让小帆备受打击,她一度陷入抑郁情绪中。小帆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平时作息规律,无不良嗜好,孕期也小心翼翼,怎么想生个孩子这么难呢?
反复流产,终是宫颈机能不全惹的祸
2024年,第5次怀孕的小帆慕名来到浙大妇院,找到了产科名医梁朝霞主任。
在诊室,坐在轮椅上的小帆声泪俱下地叙述了自己4次辛酸的流产史,梁主任意识到情况不简单。仔细追问病史后,梁主任得知小帆第一、第二次流产是在小诊所做的,当时流产手术并不顺利,术后出现了宫腔粘连,她先后又经历了3次宫腔镜手术。
梁主任判断小帆两次16周流产不是简单的胎膜早破,有可能是宫颈机能不全引发。
宫颈机能不全是指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宫颈因为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
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比如宫颈发育不良,子宫畸形,以及后天性因素比如宫颈手术史、宫腔镜手术史等。为什么做宫腔镜手术会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呢?
因为宫腔镜手术器械约有手指样粗细,正常情况下子宫口是闭合的,术中为了让手术器械进入,需要用扩棒把宫颈撑开至合适缝隙,这种机械性扩张对于宫颈肌肉组织具有一定的伤害,并引起宫颈机能不全。通俗地讲,就是宫颈口松弛了,平时没啥症状,一旦怀孕就容易宫口开放,从而致孕中期流产。小帆的2次16孕周流产就属于这种情况。
得知病因后,小帆的疑惑消散了一半。
眼下小帆已经第5次怀孕,且已经到15周,经检查宫颈管仅有2.4cm,有危险吗?
想到两次16孕周流产经历,小帆焦虑得寝食难安。梁主任安慰她:有办法。
于是,梁主任亲自为小帆在15周时实施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复查宫颈管长度一度达到3.2cm,并且处于闭合状态。术后在崔正慧副主任医师团队的精心管理下,小帆情况稳定,1周后她摆脱轮椅走着出院了,全家人都非常欣喜。
医院供图
反复感染,保胎困难重重
带着环扎线出院的小帆过了一个月开心的孕育时光,转眼到了孕21周。
小帆回浙大妇院产检,结果险象再次降临,B超显示宫颈管再次缩短至1.0cm,并且呈“U”形扩张,内口已开4指,这意味着再不处理又得流产了。小帆一家急得都快哭了,这时梁主任果断决定,再扎一次!
宫颈环扎做2次?对,确实可以做2次!
此时的紧急环扎如果成功,新生儿的存活率会比保守治疗明显提高。
小帆不无忧虑地同意了主任的手术建议,再次由梁主任亲自主刀,在孕21周再次做了宫颈环扎术。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的感染管理更重要,梁主任觉得突然宫颈变得这么短,结合孕妇既往有两次16周胎膜早破史,4次流产3次宫腔镜史不排除已有潜在的感染,随即加强了抗感染治疗。
果然,两天后小帆出现了感染,宫缩很强烈。
经过医护团队通力合作,二次环扎后又坚持保胎了12天,最终在23周时小帆臀位阴道分娩一超低体重男婴。
4139天的等待
早产宝宝迎来全家团聚
23周出生的宝宝是极度不成熟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国内大部分医院救治困难。小帆就诊的浙大妇拥有超强的新生儿抢救团队,具有国内领先的超早产儿抢救水平,小帆宝宝的故事就不一样了。
医院供图
小帆的宝宝出生体重仅580克,整个身体约一瓶矿泉水大小。出生后,新生儿医护立即建立有效呼吸通道,用塑料薄膜包裹宝宝薄如蝉翼的皮肤,转运至NICU。
经过浙大妇院新生儿科42天全力抢救、139天精心治疗和细心呵护,小帆的宝宝成功闯过呼吸、循环、感染、营养四大难关。
如今,小帆的宝宝体重已达8斤多,白白嫩嫩,他成功出院并与期盼已久的父母实现团聚。宝爸数了数住院期间用过的纸尿布,竟多达700多片,宝爸说这是苦尽甘来的喜悦啊!
出院时,小帆夫妻既喜悦又焦虑。毕竟第一次养育宝宝,毫无经验,更何况是养育超早产宝宝。新生儿科医生推荐浙大妇院的早产儿照护中心,帮助新手爸妈与早产宝宝进行喂养磨合。
“恐惧焦虑中度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葱葱来了,向阳而生。不期而遇,未必不是最好的安排!”小帆说。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