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对象。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副校长王远明跨越山海,从珠江之滨虎门奔赴武陵山脉腹地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担任松桃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学校依托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机制,创新构建“1+2+4”工作体系,实施“四大提升工程”,为这所有着66年办学历史的老牌职校注入新活力。


会议现场。

经过三年精准帮扶,学校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师资培育、学生发展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谱写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王远明校长先后荣获2022-2023学年度松桃县“优秀援松教师”、2023年及2024年铜仁市“东西部教育协作优秀教师”、2023年铜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24年铜仁市“优秀校长”等称号。

战略布局: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积极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重要机遇,主导建立“政行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对接东莞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资源,创新打造“协会搭台、多元融通、集团办学”模式,促成学校与6大行业协会、20余家企业的深度合作,并两次在省级会议上分享经验。该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获2025年贵州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成为全省产教融合的典型示范。三年间,王校长带领团队成功打造“省级东西部协作示范校”“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三大省级平台,获评“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交流会现场。

专业革新: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摇篮

帮扶团队以教育革新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育人模式,建成西南领先的实训平台与产教融合矩阵,打造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成功案例。统筹945.6万元帮扶资金,建成智慧教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等现代化教学空间,增设新能源汽修等前沿专业,建成西南地区领先的“苗乡匠谷”“六位一体”综合实训中心。借鉴东莞现场工程师培养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有效模式,在苗乡大地创新推出“中高企贯通培养”模式,与中国振华电子等企业共建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育体系,相关经验获《大国人才》《贵州改革》《贵州调研》等专题刊载。其主导的“苗绣+现代服装”产教融合项目,建成东莞影尚服饰“校中厂”及“四中心两室一基地”等教学矩阵,培育出4个省级特色/优质专业,实现与铜仁学院“3+4”中本贯通培养突破,斩获贵州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三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建成省级“混合式VR创新教学中心”1个、“优质课(精品课程)”1门、“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2个。


签约仪式现场。

铸魂强师:创新“莞苗共育”培养体系

借鉴东莞“莞邑良师”经验,积极推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三阶四维”师德培育体系,搭建“东西部协作教学创新平台”,形成“一平台四渠道四能力”教师团队培养体系,以“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为主线,进行“苗乡师道”主题教育,开展“莞铜同上一堂师德课”。帮扶期间,学校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12倍,达到48人。培养出省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1人、“最美劳动者”1人、“黔绣工匠”1人、省级名师1人、省级创新团队1支;市级劳动模范1人、名师1人、名班主任1人、骨干教师3人;县级名班主任1人、骨干教师13人、名师17人。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各级奖项43项。其中,获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实现学校国赛奖项零的突破。

育人突破:塑造德技双馨时代新人

学校践行“五育并举”“德技双修”理念,构建“技能+素质”双提升培养体系,打造多元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了劳动育人、实践育人、岗位育人同行并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帮扶以来,学生“3+3”中高职衔接升学率达到96.4%,就业率达到97.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7%,为乡村振兴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省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23项,累计获奖467人次,同比增长247%,连续三年代表贵州出征国赛;文体团队斩获省级大课间评比一等奖,男女队各获铜仁市篮球联赛冠军1次,获大合唱比赛和文艺汇演市一等奖各1次,彰显全面育人成效。


颁奖仪式现场。

“教育帮扶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站在崭新的实训大楼前,王远明校长目光坚定:“我们正以‘四共’理念(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师资共培、人才共育)深化东西部协作,矢志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优质中职学校,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在苗族文化浸润的热土上,这所焕发新机的职业学校正以昂扬之姿,破茧之势,书写着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帮扶团队用智慧与担当绘就的职教新图景,已成为粤黔协作教育帮扶的生动注脚,书写着职业教育赋能山乡巨变的奋进篇章。(图/文 龙正舟、张欢、文木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