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薄一波,来到了韶山宾馆。前去参观毛主席故居的时候,韶山管理局局长龚固忠向薄老提议:“是不是跟个小车,代代步?”
薄一波大手一挥,说,到领袖那里报到,怎么能跟车呢?这一年,薄一波已经78岁高龄了。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薄老执意步行前往。
在路上,薄一波很开心地对随行人员说:“韶山我来过,1958年来的。那个时候,马路还是稻田呢!”
韶山人接过话说:“您那时还不到50岁吧?”薄一波笑着说:“我刚50岁,一晃这么些年了,我从一个壮年也变成了老头。”
到了毛主席故居后,薄一波开始了认真细致的观察。人们都希望他能够留下一些指示,薄一波考虑良久后,提出了两点建议。这两点建议说出来后,在场人的目光都呈现“五光十色”,有欢喜,有惊讶……
薄一波没有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将领们那样声名显赫。他1925年参加共产党,长期隐姓埋名从事地下工作。
1931年,薄一波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长达5年。1936年,根据组织的决定,从草岚子监狱出来。
之后,薄一波应“山西王”阎锡山的邀请,带着一些精干的共产党战友,到山西开展上层统一战线。
薄一波改造和发展了“山西牺盟会”,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并通过各种巧妙的手段,挖空了阎锡山的墙脚,使八路军3个师在山西都有了落脚地。
此外,薄一波还按照阎锡山的要求,组织发展了新军,并担任政委,实际上是为八路军扩大了队伍。这些巨大的贡献,薄一波都是打着阎锡山的旗号办的,对外并不出名。
薄一波在山西和晋冀鲁豫边区的成就,宛如尘土覆盖下的宝珠一般,总有一天会绽放光芒。毛主席对薄一波的工作十分认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亲自提名薄一波为中央委员。
至此,薄一波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薄一波一直都对毛主席充满敬意,曾用“下围棋”来表达毛主席的神机妙算。下围棋在围地的时候,必须做出两个“眼”,这块棋才活。并且能够依靠这块棋,向敌方发动猛攻。
如果比作战争的话,“做眼”相当于建立牢固的根据地。有无根据地,是战争能否最终取胜的最根本条件。历史上刘邦有“关中”,刘秀有“河内”。而黄巢、李自成等人,只知攻城掠地,结局说明了一切。
抗战时,薄一波本打算率队去五台山,在那里遇到了朱德。朱德说:“这里有我们了,你到晋东南那边吧。”这一步棋是毛主席下的,晋东南是毛主席选定的一个“眼”,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薄一波说,毛主席就像一位大国手,毫不犹豫地把一着好棋下到了晋东南。后来,晋东南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薄一波紧跟毛主席的步伐,却不盲从。类似“反冒进”事件,薄一波就是当事人之一。那个特殊年代,薄一波每天被押着向毛主席像鞠躬。薄一波很坚决地说:“我过去经常见主席,碰面时也就是拉拉手,从不鞠躬!”
那时,薄一波幻想着见到毛主席。有一回他做梦梦到了毛主席。据薄一波回忆说,背景是1958年,薄一波瞻仰韶山故居的时候,毛主席鼓励他:“要相信群众,相信党。”
28年后,薄一波再次来到韶山。当人们问他是否去参观毛主席纪念馆?薄一波脱口而出:“去,一定要去!”
故居离纪念馆有一里路,薄一波不愿上车,坚持拄着拐杖前行。到了以后,薄一波询问:“毛泽东同志故居门匾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同一时间改的吗?”局长龚固忠说:“对。1983年由邓小平同时题写,于6月28日同时挂上。”
接着,薄一波开始从第一个展室参观。当薄一波看到陈列着毛主席在湖南一师研读的书籍后,他提出:“这是什么版本?最好标注在旁边。”
看完第三个展室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1个钟头了。局长询问:“是否还往下看?”薄一波用力点头:“当然要看。”参观期间,据一些当事人回忆说,薄老每次想说话,却又没说出口。
从最后一个展室出来后,薄一波接受了大家的提议,决定给予两条建议:“一、在毛主席1964年的照片里,加上一张毛、朱、刘、邓到机场迎接周总理的照片;二、‘文革’期间不能不陈列。”
第一条的理由是,可以显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第二条的理由是,历史要实事求是。
薄一波的建议提完后,在场的人有的犹豫,有的高兴,各种表情都有。对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薄一波来说,对此显得十分坦然。
韶山全部参观结束后,薄一波与前来送行的韶山工作人员合了一张影。薄一波的韶山行,收获颇丰。他留下的两条建议,也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