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战,李秀成本可以突围而出,却把机会给了别人。凭借李秀成的能力与人际关系,他想顺利离开南京,隐姓埋名,终老一生,问题不大,但李秀成却选择了“万古忠义”。



太平天国诸侯王,忠王李秀成无疑最值得敬佩,他选择了跟太平天国相始终,相当了不起。如今,因为“自述书”原因,人们怀疑李秀成晚节不保,实则是一种误解,李秀成很了不起。

1863年12月,苏州陷落,江浙局势恶化,太平天国大势已去。这一切,许多诸侯王都看在眼里,故而没人愿意去救援被湘军包围的天京,李世贤更是打算抛弃洪氏家族,自己建立基业。

李世贤书信李秀成,建议兄长不要回到南京(天京),不能自投罗网。很简单一个道理,天京肯定守不住,李秀成回到天京,除了送死之外,没有其他出路,何必如此呢?

太平天国大势已去,人心涣散,李秀成岂能不知道呢?除了李秀成,已经没有诸侯王愿意听从洪秀全调遣,哪怕是运送粮食到天京都不行,更别说让他们率兵回来勤王了。

洪仁玕,太平天国干王七千岁,加军师衔,这是石达开都没能享受的待遇,加上洪秀全堂弟这一身份,洪仁玕可谓位高权重。结果呢?洪秀全派洪仁玕前往江浙借粮,杨辅清、黄文金、李世贤、陈时永、李恺顺等诸侯连一粒粮食都不给。

诸侯王自顾不暇,而天京早已陷入重围,运送多少粮食都没用,他们为何不自保呢?洪仁玕借不到粮食,也不敢回到天京,而是选择留在湖州,希望能接应突围的太平军将士。



一个共识,回到天京就是死路一条,没有任何希望。李秀成如何选择呢?正常情况下,诸侯王都会保存实力,先想着自己的安全,李秀成则不一样,他选择回到天京,与湘军血战到底,即便知道胜利的概率是零。

就凭李秀成拒绝李世贤效仿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的建议,不顾自身安危,回到九死一生的南京,足以证明李秀成了不起。请问,除了李秀成,除了“万古忠义”的忠王,有谁回京?粮食都不给,带兵回京更是别想。

李秀成回到南京,城池已经被湘军彻底包围,内外联系断绝。李秀成为了守住南京,与湘军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厮杀,即便城池陷落前一天,他还能率兵夜袭湘军营垒,而太平军守军不足3千。

守卫南京的日子,李秀成受到了太多的委屈,难以言表。洪秀全不信任,朝廷大臣谗害,说李秀成有私心,洪仁发、洪仁达扰民,城内粮草断绝,弹药耗尽。外面的诸侯拒绝提供粮食,也拒绝勤王,李秀成只能靠自己。

如此困难的局势,李秀成何去何从?李秀成若是铁了心抛弃洪氏家族,自己突围而出,并找个地方躲避清军追击,养老善终,问题不大,但李秀成选择了与太平天国相始终,他把机会让给洪天贵福。

1864年7月,地堡城、天堡城陷落,天京外围的要塞全部丢失。湘军直接迫近城门挖掘地道,并修筑高台,架设火炮轰击,每天对着城内狂轰滥炸,南京城内人心惶惶。



李秀成做最后的努力,他决定袭击朱洪章大营,打开一条通道,护送幼天王离开南京,却未能如愿。李秀成突然杀来,湘军猝不及防,一度出现溃败迹象,但曾国荃及时增援,太平军兵力不足,功败垂成。

湘军地道爆破,炸毁城墙数十丈,朱洪章率兵冲入缺口,太平军则集中起来投掷火罐,以及密集枪弹还击。率先冲锋的五百湘军“敢死队”,除了朱洪章自己逃回之外,其余全部阵亡。

太平军挡住了第一波攻击,无奈弹药耗尽,没法组织第二次反击。曾国荃再次组建“敢死队”,萧孚泗、朱洪章、刘连捷、彭毓橘等悍将签字画押,拿出必死的决心,再一次发起进攻,终于杀入城内。

湘军入城之后,李秀成若是想逃走,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何呢?湘军压根就不管太平军去了哪里,他们只想着如何劫掠财富,赚取最后一笔。

赵烈文笔记下,曾国荃入城之后直接呼噜睡大觉,任由湘军劫掠,有人建议他派兵堵住缺口,曾国荃也不理会。很简单一个道理,谁去堵住缺口?太平军非要突围而出,谁堵住缺口,谁就遭殃,会有阵亡危险。

其他人忙着劫掠,大赚一笔,自己却堵住缺口,没人会这么做。曾国荃对湘军十分了解,湘军此时最需要什么,他比谁都清楚。如此,尽管让湘军放开手,至于太平军去了哪里,他们压根就不想管。



劫掠东西太多,如何运输出去呢?如何一边运输,一边劫掠呢?赵烈文在日记中告诉人们,湘军的方法很简单,效果也非常好。湘军让有力气的太平军帮助他们运输,把东西拿到城外,然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逃走,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没必要为难。

李秀成自述中,守城太平军不足三千,湘军则达到十万左右。如此,只要湘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直接奔着“擒贼先擒王”而去,李秀成以及幼天王洪天贵福都逃不了,但湘军并没这么做。

湘军忙于劫掠,李秀成突围很容易,却把机会给了洪天贵福。幼天王看到湘军入城之后,跑去找李秀成,让他掩护自己。此时,李秀成不但没抛弃幼主,还把自己的战马给他,自己留下来断后,掩护他突围而出。

忠王李秀成把生的机会给了幼天王,自己却被俘虏,对得起“万古忠义”这四个字。李秀成自己逃离,难度不大,他的西洋兄弟众多,只要李秀成愿意,找个地方隐居起来,或者前往西洋,善终没问题。

李秀成的人脉与资源,足以让他活下来,过得很滋润,但他没有。就凭李秀成主动回到南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及城池下落后把战马让给幼主,李秀成就很了不起,自古忠臣有几人能像李秀成这样?



天京被围困,粮草断绝,兵力稀少,没人愿意回来,也没人想帮忙,但李秀成回到并不信任他的天王身边,他不愿意做耶律大石,即便他可以做到。城池陷落之后,李秀成若想自己活下来,并不难突围,忠王又把机会给了别人,真了不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