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川南幼儿师专校园,琴韵悠扬,歌声嘹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子们正在排练幼儿操,灵动的身姿与灿烂的笑容相映成趣,青春与艺术在此刻完美交融。这动人的一幕,正是学校十年来深耕美育、构建区域美育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作为川南幼师教育培训基地、内江市中小学美育实践基地,学校发挥幼儿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打造“四雅六艺 立美育人”特色美育模式,充分利用美育教学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让美育的种子在川渝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川南幼儿师专党委书记段永清所言:“我们不仅要培养能说能写、会唱会跳的卓越幼师,更要培养传播美、创造美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生实践:拓展美育渠道,从校园走向社会

“乡村幼儿园支教的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美育的强大力量。虽然那里条件简陋,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却无比炽热。当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废旧材料做教玩具、伴着歌声欢快起舞时,我深刻感受到美育真的能跨越地域和条件的限制,为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希望。”参与“送教下乡”活动的艺术与体育学院2023级1班学生陈梦沁回忆。

学校精心搭建多元化美育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深化专业认知。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川南地区小学、幼儿园实习,通过参与环境创设、活动策划、节目编排等工作,增强了学生将美育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张大千纪念馆、莲峰大剧院等文化场馆,参与艺术创作与表演,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专业素养。此外,学校还积极拓展社会服务渠道,通过“送教下乡”“四点半课堂”等品牌项目,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们活跃在社区、乡村和艺术展览现场,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弘扬美育精神,践行美育理念,传播美育文化,创造美育成果,实现了从知识习得到综合素养提升的跨越。

近年来,学校开展“四雅师生”评选、鹤琴·博雅讲堂等30余项美育文化类活动,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四川省艺术类基本功大赛等各类比赛获奖100余项。其中,《青春舞曲》、《夏布姑娘》、“童趣纸艺手工坊”等作品荣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原创节目《盈盈陶上轻》受邀参加四川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巡展巡演。

教师引领:传播美育文化,提升区域美育水平

“挂职副园长期间,我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了竹编、剪纸等特色美育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在隆昌市圃香巷幼儿园挂职副园长的刘雯老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育巧妙融合,为幼儿园教学增添了无限趣味和独特魅力。

学校每年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隆昌市公办幼儿园挂职副园长,深度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美育课程教材建设、美育课题研究等工作,助力幼儿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幼儿园办园水平。同时,教师们还积极服务地方文化需求,为内江市龙舟节、隆昌市大中小幼艺术节、内江和隆昌两地春晚等选送、编排舞蹈、合唱、朗诵、舞狮等高质量节目近30个。学校名师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开展送教工程、“快乐成长”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志愿服务行动,为大中小幼学校举办专题讲座、礼仪培训、科学素养培训等,彰显“大美育”特色,提升了区域大中小幼学校美育水平。

学校美育工作成效显著,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其中,美育案例《党建引领社团、美育浸润心灵——“一引领两促进三融合”的“123”美育实践》《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川南幼儿师专中型杖头木偶传习所非遗传承》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同时,美育相关建设成果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0项,科研课题150余项,出版相关著作及教材40余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校园协同:附属实验幼儿园,美育改革的“试验田”

“大学园中的幼儿园,幼儿园中的大学园”,这一创新办园理念在川南幼儿师专附属实验幼儿园得到充分体现。自2022年9月办园以来,这所占地5800平方米的幼儿园便成了学校美育改革的“试验田”和“展示窗”。

在这里,教育资源实现双向流动。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深度参与幼儿园“美雅”课程体系研发;组织幼师生到幼儿园实习实训,开展文艺演出、木偶表演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研室主任王国栋带领团队开发的“大千故里美术启蒙”课程,融入张大千艺术元素,深受孩子们喜爱。正在幼儿园实习的学前教育学院2023级2班陈美妤兴奋地说:“以前在课堂上学理论,现在能直接参与幼儿园课程设计,这种体验对今后就业太有用了!”

幼儿园每月开展的“传统文化体验日”尤为亮眼。学校非遗工作室的师生会带来川剧变脸、皮影戏、糖画制作等精彩展示,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如今,川南幼儿师专附属实验幼儿园已成为区域幼儿教育的金字招牌,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和青睐,在园幼儿达513人。这里真正实现了“大学园”与“幼儿园”的无缝衔接,是深化大中小幼美育一体化育人模式改革的生动实践,打造了具有川南辨识度、高校助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区域样本和典型范例,示范带动区域办园品质整体提升。

服务社会:携手共建,打造美育发展共同体

“以前上美术课就是照着课本画画,现在我会带着孩子们去校园里观察四季变化,用落叶创作拼贴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西昌市太和镇余堡幼儿园老师邓遂英说,她参加了川南幼儿师专承办的2024年四川省教师培训遴选项目——民族地区幼儿园(幼教点)教龄3-8年骨干教师(含一村一幼骨干辅导员)培训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像邓遂英这样受益的乡村幼儿教师不在少数。学校常态化承办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切实提高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学校的美育师资水平。

“最让我感动的是培训后的持续指导,每当遇到教学难题时,专家团队总能及时给予专业建议。”盐源县幼儿园园长陈瑛对训后跟踪指导赞不绝口。截至目前,川南幼儿师专已累计开展乡村教师“1+1+10”学习研究成长共同体项目、内江市农村骨干幼儿教师培训、“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国培、省培和市县级培训项目20期,培训幼教从业人员2万余人次。

学校美育实践基地也成了区域美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少儿科学知识普及基地(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偶遇工作坊、垚艺坊、手工坊、绘本馆等实践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吸引了20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到校开展研学活动。学校每年举办的元旦晚会,都会邀请当地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及家长到校观看文艺演出,共同分享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据学校幼师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全晓燕介绍,“孩子们在实践基地不仅能体验资中中型杖头木偶表演,还能参与科学小实验,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学校与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3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就业基地等。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等平台,开展师资培训、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着力打造区域美育共同体,助力区域美育高质量发展。(邱庆梅、张娜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