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华北大地被日本侵略者的阴影笼罩。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以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犯下数不清的罪行。在那些被战火破坏的城乡背后,有一支叫“华北防疫给水部”的部队暗藏祸心。济南的那个分支表面上说保障军队卫生,实际是制造细菌武器的罪恶地方。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难的相持阶段,八路军在敌后和日军浴血奋战,而28岁的竹内丰,以“军医中尉”的身份钻进了这个血腥的魔窟,从此手上沾满了中国人民的血。
竹内丰在供述里讲,刚到济南分支时,他被安排到细菌制造部门。那时日军为了尽快征服中国,公然违反国际规矩,偷偷搞细菌方面的坏事。华北防疫给水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大量培养伤寒、霍乱这些致命病菌,想通过空投、往水里投毒等办法制造瘟疫,削弱中国军民的抵抗力量。而要看看这些细菌的杀伤力,就需要活人当“实验品”,在这种没人性的需求下,被捕的八路军战士成了他们眼里的“合适对象”。
“1943年8月1日,我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一个月内完成伤寒菌的效果试验。”竹内丰回忆说,那天他在分支的地下仓库,第一次见到了那11名八路军俘虏。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破旧的灰布军装,手脚戴着重重的铁镣,眼神里却还透着不屈服的劲头。可他们不知道,等着自己的是比死还可怕的折磨。
按照日军所谓的“实验步骤”,俘虏们被关在大楼一层一间阴暗的牢房里。竹内丰和同事每天以“治疗”的名义给他们打针,或者在窝头、菜汤里掺上白色粉末——那是他们精心培养的伤寒活菌。“刚开始几天只是有点发热,我们就加大了药量。”他的供述里,这些话平静得让人发冷,“到了第五天,第一个俘虏高烧超过40度,说胡话,在草席上滚来滚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俘虏们的病越来越重。他们嘴唇干得裂开渗血,身体很快瘦下去,脸颊凹得像刀削过一样,只剩颧骨突出来。因为长时间不能翻身,后背和臀部生了溃烂的褥疮,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可竹内丰他们就像没看见一样,每天带着笔记本记:“呻吟次数变多”“眼睛对光反应减弱”“肝脾明显肿大”……这些冷冰冰的医学词背后,是11个活生生的人在临死前的挣扎。
“我心里暗自高兴,这个菌种的传染力很强,用来搞细菌方面的坏事没问题!”这句供述让人听着浑身发毛,露出了日军的真实目的——他们就是想通过看着俘虏被病菌折磨的过程,确定细菌武器该用多少量、怎么传播。为了不让俘虏在实验做完前死掉,他们甚至会给个别快不行的人打葡萄糖,但这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拿到更完整的“实验数据”。
当俘虏们的生命快到尽头时,竹内丰他们等来了“最重要的时刻”——活体解剖。8月6日早上,第一个俘虏被拖进了地下实验室。这年轻人看到手术台上寒光闪闪的手术刀,眼里全是恐惧,干裂的嘴唇直哆嗦,好像想喊“中国必胜”,可最后只发出了微弱的呜咽。
“我们用皮带把他的四肢紧紧绑在解剖台上,给他戴上麻醉面罩。”竹内丰写道,“当乙醚的气味飘起来时,他的身体还在抽搐,可已经没法反抗了。”手术刀划开腹部的时候,竹内丰甚至能感觉到刀刃切开皮肤和肌肉的阻力。腹腔一打开,一股又腥又臭的味道扑面而来,可他和同事木村却像闻到了猎物的野兽一样兴奋。“我们把肠子、脾脏、肝脏一个一个拿出来,放在搪瓷盆里仔细看。伤寒菌把肠道腐蚀得全是洞,脾脏肿得像个小西瓜。”为了做标本,他们剪下一段肠子,摘走整个脾脏,泡在装满福尔马林的玻璃瓶里。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解剖的时候,这俘虏还没完全昏过去。当竹内丰用穿刺针插进他的胆囊抽胆汁时,他的身体突然剧烈抽搐,喉咙里发出含混的呻吟。直到确定拿到了所有“数据”,竹内丰才往他的静脉里打了两毫升吗啡,看着他的心脏慢慢停下。“那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木村还说‘这次的样本很成功’。”竹内丰供述里的这些细节,让人听着就觉得害怕。
在接下来的20多天里,同样的恶行每天都在重复。11名俘虏,有的在解剖台上断了气,有的在打完吗啡后心脏停了跳,他们的内脏器官被分门别类做成标本,供日军研究用。竹内丰在供述里清楚地记着日期:8月6日、9日、12日……直到30日,最后一名俘虏也没逃过这一劫。这些年轻的战士,到死都在和日本侵略者抗争,却没想到会这样倒在敌人的刀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战败后,竹内丰被苏联红军俘虏,后来转到中国抚顺的管理所。在那里,他和其他当年参与战争的人开始接受思想改造,慢慢认识到自己的错。“在管理所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回想以前做的事,那些被我害了的八路军战士的样子,常常在我梦里出现。我知道自己犯的罪太重了,就算死十次也赔不清。”1956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日本战争相关人员,竹内丰作为参与细菌坏事的人出庭作证。他的供述,还有那些沾着血的实验记录、标本瓶,成了证明日军当年用细菌做坏事的重要证据。
竹内丰等人被判了有期徒刑,在抚顺服刑。1964年,当最后一批人被特赦时,竹内丰回到了日本,可等着他的不是像“英雄”一样的对待,而是良心的无尽责备。年纪大了以后,他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哆嗦着说:“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战争有多可怕,军国主义有多坏。我们必须永远记住历史,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竹内丰的供述还像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得不容易,正义一定要维护。在哈尔滨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里,还保存着当年日军用细菌做坏事的实物;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墙上,“300000遇难者”的数字让人看了心里难受。这些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后人记住:当战争没了人性的约束,当科学被坏人利用,人类文明会遭遇到多大的灾难。
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要珍惜现在的和平日子,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再出现。就像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希望的那样,我们的国家现在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竹内丰的供述,不只是一个当年做错事的人的忏悔,更是一本活生生的爱国教材,它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人民团结在一起,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
在时间的长河里,有些记忆可能会慢慢变淡,但有些伤痛永远不会好。让我们以历史为镜子,面向未来,一起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战争”这个词永远留在历史里,让人类的文明不再被血腥和暴力污染。这,是我们对那些无辜死去的人的最好告慰,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最庄重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