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并不是刻有所有为战争牺牲的英雄名字,还有许许多多无从记录生平的烈士,他们被统称为无名英雄。这些英雄没来得及留下名字,甚至没被多少人记住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无所畏惧的精神,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
还有一类人,他们有家庭,有孩子,但他们留在世上的也仅是一个名字,连一张简单的照片也没有,他们同样也被称作无名英雄,他们就是做着保密工作的隐蔽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红色特工潘文郁的故事。
潘文郁,出生于湖南襄阳一户农民家庭,他的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他自幼爱读书,思维敏捷,尤其擅长于文章的创作,我们现在八九岁的孩子可以写300字的作文,但是潘文郁八九岁的时候,他便可以写出700字的文章。
文学的热爱给后来从事保密工作的潘文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不仅如此,潘文郁在俄语方面也很出色,这很好的赢得了周总理的赏识并担任他的翻译官。肖楚女是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一名老师,任教马克思主义学科。潘文郁正是在她的教育下,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加入中共拯救大国的决心。
事与愿违。在潘文郁负责底下工作的时候,他受要求与底下机构秘密接头,可是廖化平的叛党,让潘文郁落入陷阱。廖化平知道潘文郁的身份,所以潘文郁再怎么解释也徒劳无功。在廖化平苦苦的逼迫下,潘文郁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李渤海也是一位叛党之人,被张作霖胁迫之后,秘密靠近张学良,这时他已改名黎天才。虽然头上顶着国民党特工的身份,但黎天才还是为中共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黎天才把目标转移到了潘文郁身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下,潘文郁投降,不久被开除党籍。潘文郁心情悲痛,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无缘中共,但他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深入骨髓,他自始至终想着人民。痛恨日本人,潘文郁主动请求到冯庸大学任教。
矢志不渝的初心得到了戴笠的赏识,多次提出给他安排工作,到都被潘文郁一一拒绝。自从潘文郁被迫投降后,多次受威胁供出共产党的位置,潘文郁不仅守口如瓶,更是连共产党的半点事情也不透露,这拒不招供的毅力引起了北京特科的注意。
这时,北京特科多次派出去的特工都被敌人残忍杀害,所以,特工的身份保密尤为重要。而潘文郁已经被证实脱党,所以他被怀疑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潘文郁脱党后的表现不错,他自己对党的信念也很坚定,派他出任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潘文郁认为,自从脱党后,他的人生被痛苦折磨,再一次为共产党做事,是党对他的信任,就是这种信任,仿佛给了他重生的力量,他重新振作起来,整个人自信了许多,眼神更是多了几分坚定。
因为之前戴笠拉拢过潘文郁,在戴笠再一次的邀请下,潘文郁没有再推脱。戴笠一看是个好机会,于是想面对面的说服潘文郁,但潘文郁此行目标明确,他已经做了十足的准备,不仅拒绝了戴笠的请求,反倒与他约定情报方面的合作。
同时,黎天才的这边,他已经得到了张学良的完全信任,而潘文郁的工作如果有黎天才的帮助,简直如虎添翼。张学良越来越赞成共产党的抗日计划,他知道黎天才以前是共产党人,于是想向他请教几分。
但是,黎天才已经离开党很久,张学良的问题让他手足无措,一时语塞。他突然想起一位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觉悟方面都很先进的年轻人,他就是潘文郁。潘文郁耐心的给黎天才解答,事后他立刻将此事汇报给组织。
张学良通过黎天才的探讨,对革命理论越发赞成。不久,黎天才把潘文郁推荐给张学良,张学良很欣赏潘文郁对学文的深入认识和觉悟的高度,希望潘文郁留在他身边。
就这样,二人心照不宣的共同研究了很多理论,张学良认为,潘文郁就是他的良师益友。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红军作战失利,潘文郁每天听到红军战败的消息,心急如焚,他知道,他必须加快收集情报的速度。
杨青林是北京特科的重要成员,在红军多次失利下,杨青林必须麻烦潘文郁的情报,可是情报文件实在太多,尽管潘文郁和妻子廖素丹连夜赶抄,也没能完成,情急之下,潘文郁将已抄写好的情报和没有来得及抄的原件一并交给了杨青林带回。
纸终将包不住火,蒋介石收到了原本应该被潘文郁保管的文件,他突然醒悟,怀疑潘文郁就是卧底。他立刻发电报给张学良,一定要抓获潘文郁,但是潘文郁是张学良的心腹,他忍不下心逮捕潘文郁,于是借着去南京开会的理由一同带上潘文郁,也算奉命将潘文郁带到南京。
可是蒋介石的一再逼迫,潘文郁还是被限定了自由。他与黎天才一直要好,终于黎天才答应潘文郁回家看望家人,潘文郁深知,这是与家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当时两个儿子一个一岁,另一个三岁,所以无法记清父亲的模样。
张学良得知此事后,立刻采取行动,希望可以解救潘文郁,不聊,杨青林叛变,供出了潘文郁的身份。1935年,年仅29岁的潘文郁获死刑。
妻子廖素丹心情一再悲痛,但是就算丈夫死后,她也不知道潘文郁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她积极给中央写信,最终被周总理受理,周恩来总理感慨万分,给廖素丹讲述了潘文郁的事迹,还给她安排了工作。逝者长存于生者心中,我们永远缅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