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后,随着一张名为“挟尸要价”的照片问世,获得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照片里这个白头发大爷成了当时网络上的顶流。网友把他的照片做成各种表情包,配上诙谐的文字,看上去很有意思。

殊不知,这张《挟尸要价》乍看平常,背后的故事实则黑暗至极,人性与道德在其中彻底败坏崩塌。



有大学生见义勇为拯救落水儿童,自己却不幸溺水身亡。有说法称,附近的打捞公司接到活儿非但不着急出工,反而说出了“人死了才值钱”的荒唐话。

事情发生在2009年10月24日,当天有15名长江大学的大学生在湖北荆州长江宝塔江段野炊,过程中看到有两名儿童落水,立马伸出援手,与当时在场的几名冬泳队员合力救援。最终两名儿童获救,却有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大学生罹难。

事发后,师生立马联系到当地的八凌打捞公司,负责人陈波接到电话后第一反应不是救人要紧,居然张口就提钱:白天打捞每人要收1.2万元,晚上还得再加6000元。

打捞公司一方的态度很强硬,表示拿不到钱就不会出船。

师生想尽办法才凑到3700块钱和几条烟,提出将这些财物当作押金,恳求对方先捞人。拿到这笔钱,陈波才勉强答应出船,然而当第一位遇难大学生的遗体被捞起后,他却立马变了副嘴脸,责骂打捞尸体的渔民“不守规矩”,没有如数收到钱就让尸体上岸。

此时长江大学校方已经介入,保证3.6万元打捞款马上到位,要求打捞公司先捞人。怎料第二具遗体被打捞到时,陈波竟变本加厉,命令不准把遗体送上岸;而捞尸员工竟当真乖乖照做,用绳子拴住遗体的一只手,将其吊在船的一侧,跟岸上师生讨价还价。



那位多年前火遍全网的白发老大爷名叫王守海,就是当时的捞尸人之一。根据现场目击者说法,王守海态度强硬,声称他只听老板的,钱没到位不会把尸体往岸上拉。

至于为什么要把遗体吊在水中,而非先抬上船,船只的所有者圣德义声称他们是渔民,渔船是平时养家糊口的工具,自己还会在上面做饭、休息乃至 过夜,让死人搭船太不吉利。

当照片《挟尸要价》被拍下时,拴着遗体手的绳子由另一名打捞者王文柱拉着,王守海要求圣德义慢慢划船,自己则站在船头与岸上群众对峙。

渔船就在原地打转,打捞公司满嘴都是钱的做法激怒了群众,大伙儿纷纷指责唾骂。眼见激起了民愤,负责人陈波这才松口,让王守海等人靠岸。

随后,打捞公司一方说啥也不再出船,直到学校会计送来现金后,陈波先结清了前两具遗体的2.4万元,这才让王守海等人继续下水,第三具遗体上岸后又收下1.2万元并写了张收据。

照片的拍摄者张轶是一名摄影记者,据他回忆,现场可谓是剑拔弩张,岸上大学生大多已哭成泪人,苦苦哀求打捞者先捞人。群众也是群情激昂,大骂打捞公司不近人情。王守海等人则表情严肃,没有丝毫退让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张轶在得知状况后骑了40分钟自行车才抵达现场,且据他所说,自己并未急于拍照,而是在旁观了一段时间,发现此事事态非常严重,性质太过恶劣,这才举起相机。由此可见,这场对峙持续了很久。



此外,《挟尸要价》并非一张照片,而是有一组。被准许上岸后,几名捞尸人依旧死死抓着绳子,好似生怕被群众抢走。

2010年8月18日,这组照片以全票赢得了“金镜头”奖,继而又夺得了众多奖项,在整个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然而事件发酵后,王守海却声称自己对所谓“挟尸要价”毫不知情,负责讨价还价的是公司负责人陈波,自己当时只是在要求岸上群众让出个地方,以便方便船只停靠。

因此,当他从家人那儿得知公众对他的批评后很是震惊,难过得整完合不上眼。

后来,这番狡辩说辞被戳破后,王守海干脆破罐子破摔,扬言“免费打捞是不可能的”——他只是在从事一份工作,而非行善,自己也要吃喝,不给钱怎么能行?

且从官方调查报告来看,这一行的“利润”高得可怕,打捞公司的吃相极为丑陋,在他们的收费标准中,即便没有捞到遇难者也要收费6000元,可谓“旱涝保收”。难怪据说捞尸人能说出“人死了才值钱”这样骇人听闻的话。

显然,直到后来王守海也没弄明白,问题不在于是否收钱,而是把钱看得太重,对人尊严与道德的蔑视。

事实上,官方也曾对照片的真实性有所怀疑,担心断章取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专门成立了小组进行调查。令人方面张轶公开了原始照片,证明自己没有造假。

根据“10·24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挟尸要价”确有其事,王守海是“讨价还价”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并非他所谓的“受害者”。然而讽刺的是,替打捞公司老板背负了全社会的骂名,他个人在这次打捞中的收益只有530元,其中30元还是钩子、绳子等工具的成本。



另外,“挟尸要价”这种事并非个例,据官方调查,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情况,甚至还要骇人听闻。

2015年,曾有媒体刊文称某地家属因不能支付1.8万元费用,导致遇难者遗体在水里泡了3天;2016年8月,山西临汾某县打捞队开出10万元的天价打捞费,当地干部称为期3天的打捞成本就高达数万元。

显然,对于极个别人而言,巨大的利益已完全压垮了人性,使得它形成了顽固的产业链。虽然这种事情对社会的破坏性极大,但当事者受到的惩罚往往十分有限。

事后,八凌打捞公司打捞队负责人陈波因“敲诈勒索”被捕,但也仅拘留了15日。

身为一名摄影记者,这组照片显然为张轶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却也造成了不小的危险。他曾经收到过来自不止一名朋友的好心提醒:有个团伙正在暗中调查照片拍摄者的身份,声称要弄死他。他也明显感受到状况的异常,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经常整夜睡不着觉。

最终,张轶被迫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事业,离开了荆州,去外地重新开始。或许恰是受此影响,张轶后来得了肝癌,于2013年5月22日在陕西渭南逝世,年仅28岁。



这场对峙中没有赢家,但也有令人欣慰的一面:人们的道德并没有因这些小插曲而被彻底破坏,人的善良与人性的光辉反而得到更大的彰显。

互联网的热度很短暂,不久,王守海连同“挟尸要价”这件事便被大多数人淡忘,网友偶尔仍会发他照片制作的表情包取乐,却可能不知道他是谁、做过什么事。

王守海依旧从事着打捞遇难者遗体的行当,但他的“生意”显然非常不顺利。据了解,事发不久,当地就成立了无偿的打捞队,每当有人遇难,他们第一时间就会伸出援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