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云新 滕斌
编辑|赵晓彬
初夏的舒城,山峦叠翠,碧水潺潺。在安徽省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一座集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研学旅游胜地——文翁研学旅游小镇,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授牌仪式。当代人物网总编辑廖云新、合肥影响力网总编辑滕斌一行,专程探访这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为小镇创始人田吉芝颁发“合肥影响力网 · 研学大使”荣誉牌匾。这场活动不仅是对田吉芝个人文旅追求的肯定,更标志着文翁研学旅游小镇在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中的标杆地位。
当日下午,文翁研学旅游小镇内气氛热烈。当代人物网总编辑廖云新携十余位来自文化、教育、艺术、企业等领域的嘉宾,展开了一场深度的研学考察之旅。代表团成员包括:合肥影响力总编辑、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滕斌,诗人、安徽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关民,安徽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吴腾飞,摄影编辑赵晓彬、花鸟画家杨贵兰,以及“成长之星”教育品牌创始人刘鹏、王仕宏等。嘉宾们在小镇负责人田吉芝与副总经理高树为的陪同下,实地走访了占地3800亩的景区,从文翁纪念馆的历史长廊,到可容纳千人的研学实践基地,每一处都彰显着小镇“寓教于游”的核心理念。
在随后的授牌仪式上,廖云新总编辑向田吉芝颁发“合肥影响力网 · 研学大使”牌匾,并高度评价其“以研学为纽带,激活乡村文化基因”的实践成果。田吉芝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工作的激励,更是对全体团队坚守初心的认可。
田吉芝与文翁研学旅游小镇的故事,始于她对教育的热爱与对乡土文化的使命感。早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深切体会到传统课堂的局限。2019年,她接手小镇开发工作后,提出“以文翁文化为魂,以研学旅游为径”的发展战略,将这座沉寂的古村落打造成安徽知名的研学基地。
文翁,西汉时期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公学始祖”,其故里文冲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基因。田吉芝深挖这一历史资源,主导建设国学讲堂、农耕体验园等设施,并设计出“历史寻踪”“非遗手作”“生态科考”等主题研学课程。她创新推出“沉浸式研学”模式,例如让学生身着汉服参与古代礼仪实践,或在农田中学习生态循环农业原理,真正实现“游中学、学中悟”。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要让文化‘活’起来,让知识‘动’起来。”田吉芝的这句话,成为小镇发展的座右铭。据统计,2024年小镇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
漫步文翁研学旅游小镇,一派山野田园风光,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现代化研学设施相映成趣。景区内,小镇精心打造了 8 大主题系列,涵盖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农业农耕、自然生态、工业制造、科学技术、红色文化及生活劳动,共计 40 多门课程,能够满足全季、全时段、全龄段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
“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创新的活力。”安徽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副书记吴腾飞评价道。而摄影编辑赵晓彬则用镜头记录下文翁研学旅游小镇各个侧面的生动画面:“每一帧都是教育与美的融合。”他感慨地说。
文翁研学旅游小镇的崛起,是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小镇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成功承办2022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会场活动。2024年,更以“劳动教育+非遗传承”的创新模式,获评安徽省劳动学会“优秀劳动教育企业”。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田吉芝团队对政策的精准把握与实践。他们抓住《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推进研学旅行提质升级”的机遇,开发线上预约平台,实现资源对接智能化。如今,小镇已成为六安市中小学指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承接百余所学校的定制化研学项目。
面对未来,田吉芝的规划清晰而坚定:将持续深化文翁故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在文化层面,进一步挖掘文翁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活动,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与吸引力。在产业方面,持续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翁故里旅游品牌。同时,将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交流,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智慧与力量。“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成为安徽的标杆,更要让文翁精神走向全国。”田吉芝的话语中充满信心。
“文翁小镇证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源投入,更需要文化灵魂的唤醒。”在这片土地上,田吉芝与她的团队正书写着一篇关于传承、创新与希望的宏大叙事。
▌来源:长三角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