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白枇杷采收季,白枇杷长势喜人,一些种植基地通过套袋防护、提前采摘及预售模式锁定客户,实现品质与民生效益双稳。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在巨屿镇正塆村的100余亩的白枇杷基地里,工人们正穿梭于青翠的树冠间将纸袋摘下。另一边,分拣工人则将刚采摘的枇杷按大小分级,装入礼盒。


基地负责人罗文周坦言,今年产量不算多,大概有三四万斤,虽产量有波动,但品质必须保证。作为当地最早一批种植白枇杷的农户,他深知“宁海白”“软条老白沙”等白枇杷品种的“娇贵”:糖分高、果皮薄,若不套袋防护,鸟啄与裂果损耗较高。为此,在约1个月的套袋期,基地投入20-30名工人专职套袋。因去年极端天气导致枇杷“绝收”,今年订购客户明显增加,罗文周决定将采摘期提前到5月1日,采摘期持续至5月下旬。


文成县文周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文周告诉记者:“往年是五月十号到二十七八号左右采摘,采摘期半个月左右。因为去年没有吃到白枇杷,所以今年订购的客户比较多。虽然是提前采摘,但是品质一定要把控好。”



目前正值白枇杷的销售旺季,在销售模式上,罗文周依托订单实现精准采摘分装。本地客户以5斤装礼盒为主,定价20元/斤,适合自提或当日运输送达;江浙沪快递客户则可以选择30元/斤的精装版,以应对运输挑战。



据了解,基地按年交付流转过来的土地租金给到正塆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在每年枇杷套袋期和采摘期还需要大量工人,基地就近招工,最高峰每天需将近30人,让附近农闲在家的村民也能多一份收入。采摘工人李女士说,趁着白枇杷要上市了,过来赚点零花钱也不错。

据悉,除了销售新鲜水果,做响当地“石坦头”枇杷品牌,基地还大力开发多种水果制品,如枇杷酒、枇杷膏等。

本文来源:文成新闻

‍‍‍‍‍‍‍‍‍‍‍‍‍‍

‍‍‍‍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