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 法新社5月13日播发题为《中国的年轻人开始“退休”到乡村》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王东(音)已经几个月没上班了,而且近期也不打算上班。在此期间,这名年轻人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湖畔城市度日,思考他职业生涯的下一步。

29岁的王东是那些决定从“(人生)跑步机”上下来、到乡村“退休”、重组自身生活的中国年轻人中的一员。

在欧洲或美国,长时间的职业暂停并非新鲜事,但在中国,这种现象仍不多见。

一些年轻人说,想给自己留出精神空间,从职业倦怠中恢复过来,或者考虑以其他方式为社会作贡献。

王东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大理市的一家客栈里告诉记者:“你必须懂得关注当下。”他接着说:“这段时间让我体验到了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东西。”

在厌倦了自己在酒店行业的工作后,王东搬进了这个自称为“青年养老院”的客栈。

从那时起,他就把时间花在练习传统茶艺、与新朋友一起出游以及休息上。

他计划至少再待一个月,并表示“对后续没有任何具体计划”。

自去年以来,有关“青年养老院”的文章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大量出现,此类机构承诺为人们提供摆脱城市生活疲惫的喘息之机。

这些机构远离主要城市中心,出租房间数周甚至数月,通常提供友好的集体活动。

在大理这座宁静的小城周边涌现出了许多这样的场所。

王东所在的“青年养老院”的创办人严秉义(音)解释说:“我只接受聊得来的人,这样才不会无话可谈……并且住客之间才会有火花或产生共鸣。”

法新社记者前去探访时,居民们舒服地躺坐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翻看手机、寒暄或与狗玩耍。

37岁的严秉义说,他喜欢为大家准备饭菜或组织露营、远足等集体活动。

他说:“在生活中,我们都必须面对无形的社会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得很困难。”

“这时你该怎么办?必须走出去,开阔视野,放松心情。”

许多中国年轻人正在采纳一种重视宁静和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

严秉义解释说:“在这里短暂停留后,我希望人们能够重新适应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城市的压力完全压垮。”

还有一些人拒绝接受“青年养老院”这一概念,认为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受认可的目标上。

21岁的陈乾坤(音)就是这样的人,他离开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来到北京郊区的东王庄村帮助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振兴乡村地区。

法新社记者去年11月探访东王庄村时,这名年轻人正在为十几名民宿业主和视频制作者举办一个讲习班,教他们如何为网络平台拍摄和编辑内容。

陈乾坤说,“年轻人暂时想休息并没有错”,但必须抵制“长期麻木”。他警告称,否则,一大波年轻人可能会想要“真正退休”。(编译/林晓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