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 S250 省道上那根 2.5 米的限高杆,最近成了热议话题。

5 月 11 日晚,一辆大货车没留意限高标志,车头直接被限高栏削顶,司机被困在变形的驾驶室里,现场看着就让人揪心。

出事的桥是四类危桥,确实有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说设限高是为了拦住重型货车,还提前发了公告。


但司机们直喊冤:夜里根本看不清警示标志,导航也没更新,谁知道突然冒出来这么个限高栏?刚装一天的杆子,连反光条都没贴全,这不是把风险全留给司机吗?

2.5 米是个什么概念?普通货车高度大多在 2.8 米到 4 米之间,这么低的限高,直接把好好的省道变成了断头路。司机们要么绕远路多花时间油钱,要么冒险改装车辆,甚至硬着头皮闯杆 —— 这些铤而走险的背后,都是生活的无奈。

那么,既然桥是危桥,最该做的难道不是赶紧修吗?用限高杆应付事儿,看着解决了眼前问题,其实是在躲麻烦。

有专家说得直白:“设限高是最偷懒的办法。” 真正的治理该是排查隐患、科学修缮,而不是往路上一拦了之。

这种 “一刀切” 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把管理方便放在了百姓需求前面,暴露出对公共安全的漠视。

限高杆好拆,可藏在背后的治理惰性难除。毕竟,路通了,人心才能通。

岂能一限了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