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芙的经典广告语:一起德芙,年年得福,巧妙地将“德芙”与“得福”双关之后,谐音梗的营销方式似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不少品牌更是在营销上大玩谐音梗。
在互联网语境下,大众玩梗的情绪高涨,用趣味十足的谐音梗做营销,搭建起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从而进一步赋予品牌以年轻化、有活力的正面形象。
smart汽车在最近就携手范伟上线了一支广告片,用“范伟=范围”的谐音,去传达一种人生不设限的品牌态度。
构建“范伟=范围”谐音
smart汽车上线趣味广告
区别于常规的短平快广告,汽车行业通常的处理方式是一味输出卖点,这种过于“热情”的广宣方式,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抵触心理,毕竟广告意味太浓,时常就不受待见。
这也使得品牌开始挖掘各种趣味化、态度化的手法,最近smart就看中了范伟的名字,邀请他拍摄了一支传递“人生不设范围”理念的创意广告。
这支广告利用范伟名字与“范围”的谐音,将其转化为创意核心。从“不能老待在自己的范围里”到“没有范围的人生才够smart”,短片自然地将代言人姓名与smart汽车“不设限”的品牌理念相联结。
这种谐音梗的运用打破传统广告套路,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使广告内容更易被记住。
在视觉层面上,短片采用微缩创意,以范伟观察桌上微缩城市中的smart汽车为视角展开广告,这种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打破传统汽车广告展示产品全貌或行驶场景的套路,营造出富有想象力的趣味画面。
从营销层面上说,无论是微缩沙盘的镜头呈现,还是找到代言人名字的谐音梗去表达态度,无疑都进一步强化了广告的吸引力,本质上是在试图让产品卖点表达变得更具记忆度。
现实与微缩世界相结合
强化镜头表现力
最近几年,很多汽车品牌在找品牌挚友的时候都会偏向于找实力派演员,不单是此次smart汽车找到的范伟,还有之前东风日产、宝马也是类似手法,携手贾冰拍广告。
区别在于此次smart汽车有一种另辟蹊径的镜头感,相比于以往汽车广告清一色地拍摄路上飞驰的画面,smart汽车做了一个微缩沙盘,去展现一个“里世界”,就像定格动画一样增添了一种趣味性。
其中甚至有电影《飞驰人生》中的名场面,汽车飞出跳台,瞬间让人想到了沈腾在电影中飞出悬崖的画面。
这种现实与微缩世界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早在2023年圣诞,苹果就曾发布一支广告片——《Fuzzy Feelings》,讲述了一名女员工如何以新的视角看待她那糟糕的老板。
影片以定格动画开始,展示了一名男子刚从圣诞老人的慈善罐中抢钱,马上就遭到了“报应”,在刺骨寒风中被吹走帽子、外套和裤子。正要走时还吃了一整辆除雪车上的雪,可以说是衰神附体。
定格动画结束,画面回到现实生活,原来是一名女员工用iPhone 15 Pro Max拍摄的,并用配备M2芯片的15英寸MacBook Air进行编辑。定格动画中的倒霉男子,其实就是她的老板。
在现实生活中,女员工总是被粗鲁老板刁难,回到家后,她就继续让她创作的毛毡角色遭遇不幸,有点泄愤的意味,却透露出了些许可爱。
直到老板送给她一份贴心的圣诞礼物,以及看到老板并非印象中的强势角色,很多次都是孤独用餐。这些种种老板背后的“真实”,让女员工有所改观。
从女员工自己在家用iPhone做动画来“背刺”老板泄愤,到后面看到现实中的老板其实也有暖心、不容易的时刻,到家后女员工还是给了老板一个暖心结尾,在表达一种冰释前嫌之余,也看得到女主角背后所带有的创造力,去映射iPhone的产品力。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现实与微缩世界的结合,进一步强化镜头表现力。
品牌多极化下的产品气质塑造
纵观当下的汽车行业,其实正处于一个油转电的时期,电车因为其用车成本低而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相信很多人开油车,去加油的时候都得心疼一把钱。现在如果还有人想要买油车,那多半是受品牌力影响,毕竟老牌子依旧还有不小的装逼价值。
然而,最近几年造手机的纷纷入局汽车行业,诸如华为、小米等一众科技品牌,冲击了传统油车的市场蛋糕,尤其是像问界M9这种“科技车皇”,很多人是愿意为黑科技买单,这也就使得油车进行科技转型的议题迫在眉睫。
而smart汽车此次携手范伟上线的趣味广告,更多是一种立足于新能源市场的卖点传达,在百家争鸣的市场更迭时期,去占领抢占一定市场空间。
就如其中范伟的口播:瞧着犀利的眼神儿,一看就不好惹,这21寸大轮毂,还别了个红卡钳,有股狠劲儿,气质也藏在细节中,,所以咱们得细看,还得细品......
品牌并非直抒胸臆的硬植入卖点,而是借范伟之口,用一种通俗的、接地气的、亲切的风格去展现其优势,以此塑造产品气质。
在表达卖点之余,还隐藏着品牌对于人生态度的传达,从建立“范伟=范围”的谐音,到结尾文案的“人生不设范围”,smart汽车本质上是在呈现一种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点mini&于谦的影子。
当然,在如今品牌多极化的环境下,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多到了一种产品力的竞争,换句话说,汽车行业,谁的产品更好,谁就更能俘获消费者好感度。
作者 | 张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