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塑像文革前有,但很少。1952年,为见证苏联援建新疆十月拖拉机厂而修建的毛泽东塑像,是现存最早的一尊室外塑像,总高近6米。2005年4月28日,由拖拉机厂迁至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隅的雅玛里克山上。
文革时期,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和敬仰,全国兴起了“毛主席塑像热潮”。
第一座毛泽东塑像建于清华大学内。1966年8月,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将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二校门”拆毁。1967年5月4日,在原址上修建了毛主席塑像。塑像用钢筋水泥制作,加上底座,高达8.1米。毛主席身穿军大衣,神采奕奕,高举手臂,像是为革命师生指引前进方向。底座上刻着林彪关于“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题词。(林彪叛逃后,手迹被清除)。1967年5月5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全国第一座毛主席像落成时的“盛况”。
接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韶山火车站、海军大院……从北到南,竞相效仿,形成风潮,毛泽东塑像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
有意思的是,当时,北京大学由于校内红卫兵两派对立,所以先后在北大西门和图书馆处建起了两座毛泽东塑像。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座毛泽东塑像一模一样,相对挥手,隔街相望。
在上海,“工总司”、“同济东方红”、“上体司”、“红三司”、“外语学院革造部”、“红卫兵新复旦师”、“新师大师”等十七个红卫兵组织和工人造反组织,听到清华大学塑造毛主席像的消息后,一起提出《关于铸造巨型毛主席立像的联合倡议》。联合倡议没能实现,但上海的各大学都先后建起了毛泽东塑像。
同济大学“东方红兵团”修建的毛泽东塑像高7.1米,加上底座3米,总高度达10.1米,且底座上和清华大学一样刻有林彪题词“四个伟大”。
复旦大学红卫兵“新复旦师”,在修建毛泽东塑像时独创了一套完整的“三数模式”:像高7.1米,加上5.16米的底座,分别纪念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和“文革”的“五一六通知”;7.1加上5.16,正好是12.26,是毛泽东的诞辰。这套“三数模式”,被许多地方修建毛主席塑像时仿效。
全国最大的纯铁铸像,是1968年,分别建于青海山川铸造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院内和洛阳铸造厂门口的毛主席塑像,总高都是12.26米。沈阳的塑像底基面积更大,为960平方米。
“文革”期间,全国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城市公共设施,包括村庄在内,到底建了多少座毛泽东塑像,没有确切数字。据估算,混凝土、金属、玻璃钢和汉白玉等各种材料的室外毛泽东塑像,应该在2000尊以上。
新疆喀什人民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1969年秋落成。像高12.26米,底座高11.74米。为建设该像,不少个人积极捐款。该塑像至今完好保留,并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室内较大的毛主席塑像数不胜数。
最好的,当属毛主席纪念堂内的汉白玉坐像。
小型毛主席雕像有多少,难以统计。这些小型塑像,有全身,右半身,有站像,有坐像。取材更加多样,有铜像、有陶瓷,有木雕,有石膏。最多的是陶瓷像,光洁、美观,易烧制,成本低。
毛主席瓷像,沈阳一私人博物馆就藏有7000多件,可见当年制作数量之大。
全国掀起大规模建造毛主席塑像的热潮后,林彪作出指示:“建造大型的毛主席全身塑像,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要求。我们部队也应当这样搞。”“凡有代表性的大军事机关,其驻地有大院、有广场的地方”,“都可以搞”。196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依据林彪有关指示,起草了《关于建造毛泽东大型全身塑像的通知(稿)》。但7月10日,林彪将通知(稿)转送毛主席审阅时,却遭到了毛主席的反对:“退林彪同志。此件不发。中央已有指示。”
毛主席对为其塑像的做法非常反感。他曾对警卫战士抱怨说:“你们到处挂像……有的还在大门口塑个像……你们在门口站岗,让我陪着你们站岗。你们两个小时一换回去了,我却仍站在那里没人换,倒成了我为你们站岗了……”。
当塑像之风刮遍全国时,毛泽东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送来的《全国各地群众正在积极塑造毛主席巨像》的简报,于是写了如下批语:“林彪、恩来及文革小组各同志: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毛泽东批示后,中共中央及时发布了毛主席的指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大规模建造毛泽东塑像的风气。
但是,形势使然,难以禁绝。一些地方,由官方出面,还是建造了不少巨型毛泽东塑像,特别是在各地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和欢庆中共九大时。建造毛泽东塑像的狂潮,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停止。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过去挂得太多,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尽管《指示》中主要讲到的是画像,但一些地方的毛泽东塑像也开始被拆除。3个多月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在11月6日发出《关于毛泽东同志塑像问题的通知》称:对已建成的钢筋水泥塑像或其他坚固塑像,没有必要一下子全部毁除。中央希望,凡在有争议的地方,一般不要拆毁。
到了2008年,北京的高校内的毛主席塑像,大部分都已拆除。清华大学里的,在1987年8月拆除。北京大学内的两尊塑像,在1988年初拆除。只有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七所院校的毛泽东塑像还保留着。
其他一些地方的高校,毛主席塑像也有部分保存。除大学外,一些单位、地市的塑像也保留了下来。全国户外的毛泽东塑像仍有数百尊,确定于“文革”期间创作的还有182尊。
笔者家乡济宁文化广场上,仍完好保存着一尊建于1969年10月的毛主席塑像,已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随着“毛主席热”的兴起,不少地方又重新建起了毛主席塑像。
可移动的中型毛主席塑像和作为摆件的仿文革时期的小型毛主席塑像,也有大量制作。
笔者曾在2001年左右请了一尊坐式毛主席陶像。
陶艺大师雍起林,就曾制作了大量精美的毛主席雕像。
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毛主席故乡韶山广场建起了一尊像高6米、座高4.1米的毛主席铜像,重3.7吨。铜像落成后,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来此瞻仰。
新疆和田,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铜像,2003年12月落成,高20.76米,重达6吨。
作为大学,2006年,北京经济技术学院在中心广场举行毛主席雕像揭幕。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毛主席塑像竣工。2008年,湘潭大学内,也树立起一座毛主席铜像。
2010年9月10日,广东东莞市市委党校教学楼前,毛主席铜像揭幕。
2015年,笔者家乡济宁邹城市的后八村,全体村民集资兴建起一尊通高13.97米、像高12.26米的毛主席铜像,可谓全国铜像之最。
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怀念,新建几处毛主席塑像无可厚非,但不可追风,更不可流于形式,不要刻意追求“高、大、上”,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