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本智和一家抵达多哈,兄妹二人以日本队主力身份出征多哈世乒赛,父母全程贴身支持,一家四口在多哈机场被拍到的画面刷屏社交网络。网友笑称“别人家孩子拼天赋,他家拼的是全家总动员”,而这背后藏着五个让人羡慕的“硬核真相”。

让人羡慕点之一:父母是赛场“贴身教练团”

张本智和与妹妹张本美和的比赛现场,总能看到父亲张本宇拎着包站在混采区角落,母亲张凌则在一旁默默记录技术细节。今年亚洲杯期间,一家三口罕见同框混采区的画面被媒体捕捉:哥哥赛后接受采访,父亲低声复盘战术,母亲帮女儿整理球拍包。这种“父母即团队”的模式,让兄妹从小在专业指导和情感支持中成长,连日本媒体都感叹:“张本家把家搬到了赛场。”



让人羡慕点之二:一家四口全员“乒乓脑”

父母曾是四川省队专业球员,移居日本后转型教练,将全部精力投注在儿女身上。哥哥张本智和15岁成为史上最年轻总决赛男单冠军,妹妹张本美和16岁已手握5个国际赛事冠军,世界排名冲至女单第五。更难得的是,兄妹俩的成绩早已超越父母职业生涯的巅峰,真正实现了“青出于蓝”。



让人羡慕点之三:名利双收的“精准押注”

从选择归化日本到专注培养乒乓人才,张本家的每一步都踩中“赛道红利”。哥哥张本智和代言从运动品牌延伸到汽车(丰田),妹妹的商业价值随成绩飙升,全家年收入被日媒估算超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40万元)。竞技与商业的双重成功,印证了这个家庭对职业路径的前瞻性规划。



让人羡慕点之四:全家绑定同一份“热爱”

不同于其他家庭各忙各的事业,张本家四口人的生活几乎围绕乒乓展开。父亲负责战术设计,母亲主抓心理调节,兄妹俩既是亲人又是队友。多哈世乒赛前,张本智和在采访中透露:“全家一起看比赛录像到凌晨是常态,连吃饭都在讨论对手的弱点。” 这种高度协同的“家庭作战模式”,让两人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有底气。



让人羡慕点之五:兄妹“地狱签”下的拼命哲学

本届世乒赛,张本兄妹的签运堪称“地狱难度”:哥哥首轮对阵韩国劲敌林钟勋(生涯3次败北),晋级后或碰“克星”户上隼辅;妹妹与国乒王牌王曼昱、朝鲜黑马金琴英同区,此前对王曼昱5战全败。但两人面对强敌的回应很“张本”——哥哥瘦到下巴尖削仍加练至深夜,妹妹放话“三项全冲金”。这种“越难越拼”的狠劲,正是父母从幼年灌输的生存法则。



如今,张本兄妹的每一次登场都牵动中日球迷的神经。有人羡慕这个家庭“把热爱变成印钞机”,也有人质疑归化身份背后的国家认同。但不可否认,当竞技体育日益依赖团队化作战时,张本家四口人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或许才是他们横扫乒坛的真正底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