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社区公益+专业协同”的社区治理新实践,不断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四平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展“关于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集体学习。来自辖区内的社会组织、群众团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推动共建“15分钟四平社区公益生活圈”。
党建引领聚合力,
“15分钟公益生活圈”点亮社区温度
近年来,四平社区社会组织紧紧围绕“协商共建:15分钟四平社区公益生活圈”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开展共建协商、广泛听取民意等有效举措,实现了各方资源的统筹协调,不断挖掘社区公益服务潜能,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享受到优质公益服务,真正将公益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公益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力量。在“3·5”学雷锋纪念日期间,四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携手辖区三个综合网格,开启了一场公益服务进社区的暖心之旅。活动现场,众多社区居民和爱心志愿者们热情参与,为公益事业搭建起了一个坚实而温暖的平台,让公益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
“其实,公益服务进社区只是四平社会组织‘协商共建:15分钟四平社区公益生活圈’的一个缩影。”四平路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四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便联合街道社工站、社区基金会等发起了“暖心”行动,为辖区内的新就业群体送上“暖心”礼物。收到这份关怀的新就业群体工作者也十分欣喜,他们说:“这份温暖让我们倍感贴心,让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如今,四平社区已备案的群众团队数量达到了99支,公益服务内容涵盖了为老服务、青少年科普、慈善捐助、文化活动等多个领域,基本实现服务项目的全覆盖。通过辖区各组织上下联动,织密社区公益服务网络,推动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各类公益服务精准延伸至社区基层的精神末梢,为社区协同共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公益的光芒照亮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从“暖心行动”到“公益市集”,
特色品牌激活四平治理新动能
随着四平社会组织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日益丰富多样,也成功孵化了一批具有四平社区特色的群众团队,让社区公益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新名片,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彩虹科学站”是社区基金会和同济大学携手打造的公益项目,它为社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学习生态环境科普知识的平台,通过举办科普教育活动、科普讲解大赛以及科普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服务6万人次,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为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插上了翅膀。
“春日工坊”则是社区居民自治的成果之一,面向30-45岁的中青年女性,定期开展编织手工课程。在这里,她们不仅学习到了实用的手工技能,还构建起一个相邻共融的社区自治新模式,让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邻里之间的温情在编织中不断传递。
“美好社区 文明创建 公益市集”由社区志愿者和四平社区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联动街区商户、社区志愿者、社区社群和居委会等多方力量,不定期开展公益市集活动。市集上总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而义卖所得的善款则全部用于四平社区的公益慈善行动,形成了一个持续造血的良性循环,让公益的火种在社区不断燃烧。
从“我”到“我们”,点滴公益正在四平社区汇聚成河。下一步,四平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导向,以合作为纽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专业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字 | 窦雨琪
图片 |窦雨琪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