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的设备采购风波还在发酵。日前,网曝重庆三峡学院在进行设备采购时疑似存在违规行为。该校采购的“防火墙及DNS设备”,中标价格为85万元,其中一台“普联TL-R473G出口防火墙”单价为75万元,而其实该产品只是一台路由器,电商平台定价299元。5月11日,涉事学院回应称已终止采购。目前,重庆市教委、纪委、财政局已介入调查。
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用75万元买只要299元的路由器,如此离谱之事经由媒体、网友深度挖掘,更多细节得以一一披露。因为信息公开推动的招投标领域个案调查,也算是一种及时止损。问题在于,已经到了中标结果公告阶段的这个肉到嘴边的单子,究竟是如何通过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这一系列法定的招投标程序的?
据报道,中标企业不仅注册地与实际办公地不符,而且被查明公司0人参保。就是这样一家几乎查无此人的“幽灵公司”,却被发现其关联企业曾中标包括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采购、武警哨位改造、公安局拘戒所修复工程等多个政府项目,其中还包含多所高校的教学楼、宿舍修缮。谁能想到,这次会在“三峡”里翻了船……
包括招投标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要求,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不光是重庆三峡学院这一次招投标过程,包括涉事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此前中标的一系列项目,企业是如何通过最起码的资格预审程序的?而后续的一系列投标、开标和评标过程,特别是有专家进行评标的程序中,涉事企业真的仅仅是因为提供了一个专家并不熟悉的产品品牌而导致多名评标专家“入坑”?
202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评标专家全周期管理,加快实现评标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包括广东等多地都已出台落实文件,鼓励招标人不限评标专家常驻地、意向评标地随机从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抽取评标专家,以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对照此番重庆三峡学院的招投标个案可以看到,涉事的多名评标专家依然局限于本地,对于发生重大评标事故的情况,又该如何落实“评标专家对评标结果终身负责”?
从中央到地方的招投标市场规范方案均明示要求,对存在所有制歧视、行业壁垒、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的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修订、废止,广东新规更是明确不得对各类经营主体区别对待,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投标。但从重庆三峡学院招投标风波也要看到,招投标领域的开放市场竞争、打破各项壁垒,必须通过最大限度的信息公开与过程透明,警惕违规企业疑似充当招投标市场“白手套”的现象。
招投标也有一个“三峡”要闯,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贵在平权,而重在干净。得益于信息公开而暴露出的招投标丑闻,更要通过个案彻查和“前情”追溯,来重申招标投标竞争的择优价值,实现定标全过程记录和可追溯管理,让评标专家对评标结果的终身负责有个案依托,有现实反馈。